首页 > 诗文 > 张九龄的诗 > 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春天的兰叶长得茂盛繁密,秋天的桂花皎洁清新。这样的生命力自然欣欣向荣,它们各自在适应的季节里展现出最美好的姿态。有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之中的隐士,他们闻到兰桂的芬芳,便因这香气而心生喜悦,坐而欣赏。草木自有其本真的心性和美丽,它们并不寻求美人来攀折以彰显自己的价值!

“感遇十二首·其一”鉴赏

这首诗是张九龄借咏兰桂以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坚贞的志向。首联“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以对仗工整的句式,描绘了兰桂在不同季节中的美好姿态,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高尚品质。

颔联“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进一步强调了兰桂生命力的旺盛与自然顺应时节的美好,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人生积极向上、顺应自然规律的态度。

颈联“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则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写到了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他们虽与世隔绝,却能因兰桂的香气而心生喜悦,这里既是对隐士高洁情怀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身处官场,却心向自然、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

尾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主旨:草木自有其本真的心性和美丽,它们不需要依靠外界的赞美或攀折来彰显自己的价值。这既是对兰桂精神的颂扬,也是诗人自身人格的写照,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坚守本心的高洁情操。

创作背景

张九龄是唐朝开元年间的著名宰相和文学家,他一生清廉正直,深受唐玄宗的器重。然而,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也曾遭遇过排挤和贬谪。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仕途遭遇挫折或隐居山林时所作,借咏兰桂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志向。通过赞美兰桂的高洁与自守,诗人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的决心和勇气。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然美、崇尚高洁品格的文化风尚。

张九龄简介

唐代·张九龄的简介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张九龄的诗(9篇)

猜你喜欢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贼退示官吏

唐代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代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江南曲

唐代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唐代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