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二”译文及注释
幽居之人独自归卧,心中的忧虑在孤寂中得以洗涤,变得清澈。我手持这份清静之心,向高飞的鸟儿致谢,希望它能传递我远方的情思。日日夜夜我怀抱空虚之意,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我内心深处的精诚呢?飞鸟与沉鱼,它们的命运本就相隔甚远,我该如何慰藉我这颗真诚而孤独的心呢?
“感遇·其二”鉴赏
意象构建:诗中“幽人归独卧”直接描绘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而“滞虑洗孤清”则通过内心的洗涤,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过程。高鸟作为传递情感的媒介,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暗含了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复杂情感。
情感抒发:“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这两句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知音难觅的哀叹。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诗人坚守着自己的真诚与理想,却难以找到共鸣者,这种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思。
哲理思考:“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诗人借飞鸟与沉鱼的不同命运,探讨了世间万物各有其理、难以相通的哲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困惑,以及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创作背景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忠直敢谏,屡遭贬谪,晚年更是因政治斗争而被迫辞官归隐。《感遇》组诗正是他晚年归隐期间所作,通过咏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其中,《感遇·其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
张九龄简介
唐代·张九龄的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张九龄的诗(9篇)〕猜你喜欢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寄韩谏议注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