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孙承恩的诗 > 初度述怀二首 其二

初度述怀二首 其二

[明代]:孙承恩

学道蹉跎秖未成,岁华荏苒壮心惊。乌纱不愧青天覆,玄鬓从教白雪生。

皇览岂能忘卜梦,闻诗犹自忆趋庭。天涯忽忽思千种,风木声中泪最清。

“初度述怀二首 其二”译文及注释

我多年来在求学问道的道路上蹉跎前行,却仍未达到心中的理想境界,岁月的匆匆流逝让我感到壮年已逝,心中不禁惊惶。我虽佩戴乌纱帽(象征官职或责任),但自问无愧于青天(意指良心无愧),任凭黑发逐渐变白也毫不在意。

我怎能忘记皇帝(或泛指高位者)对我的期望与嘱托,如同古人卜梦以求指引一般;每当诵读诗书,我仍然会怀念起父亲(或师长)教诲的温馨场景。身处天涯,思绪万千,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而在风吹树木发出的沙沙声中,我的泪水最为清澈,也最为真挚。

“初度述怀二首 其二”鉴赏

追求与反思:首联“学道蹉跎秖未成,岁华荏苒壮心惊”直接点出了诗人对自己在求学问道上未竟之业的遗憾与对时光流逝的惊惧。这种情感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追求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

责任与坦然:颔联“乌纱不愧青天覆,玄鬓从教白雪生”则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与豁达态度。他虽身负官职或责任,但自问无愧于心;面对岁月的侵蚀,他也能坦然接受自己逐渐老去的事实,这种精神境界值得敬佩。

回忆与感恩:颈联“皇览岂能忘卜梦,闻诗犹自忆趋庭”通过回忆皇帝(或高位者)的期望与教诲,以及自己对父亲(或师长)教诲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珍视与感恩之情。这种情感不仅加深了诗文的内涵,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思乡与感伤:尾联“天涯忽忽思千种,风木声中泪最清”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表达了他在异乡漂泊时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感伤。风木之声作为自然界的象征,与诗人的泪水相互映衬,使得这种感伤之情更加深沉而真挚。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情感与思想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孙承恩简介

明代·孙承恩的简介

孙承恩基本信息:孙承恩(1481年-1561年),字贞甫、贞父,号毅斋,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是延平太守孙衍之子,中国明代著名的诗人和官员。 ...〔► 孙承恩的诗(7篇)

猜你喜欢

初度述怀二首 其二

明代孙承恩

学道蹉跎秖未成,岁华荏苒壮心惊。乌纱不愧青天覆,玄鬓从教白雪生。

皇览岂能忘卜梦,闻诗犹自忆趋庭。天涯忽忽思千种,风木声中泪最清。

清平乐·霁光摇目

宋代石孝友

霁光摇目。春入郊原绿。残雪压枝堆烂玉。时闻枝间蔌蔌。瘦藤细履平沙。醉中一任欹斜。落日数声啼鸟,香风满路梅花。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

明代孙承恩

学本心传,道原性命。唐虞授受,父师讲论。三十三篇,广大精深。

继往开来,非子孰任。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六 刘文正公

明代孙承恩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大计密谋,忠勤不倦。滦京崇崇,王气所钟。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

茶瓶儿·相对盈盈一水

宋代石孝友

相对盈盈一水。多声价、开名得字。刚能见也还抛弃。负了万红千翠。留无计。来无计。□□□、成何况味。而今若没些儿事。却枉了、做人一世。

好事近 其三

宋代石孝友

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束书匣剑,依旧旅食在京华。

蹭蹬青云未遂,奔走红尘何计,敛袂且还家。草木渐黄落,风月正清嘉。

友猿鹤,宅丘壑,乐生涯。几时雷雨,轰磕平地起龙蛇。

尺箠可鞭夷狄,寸舌可盂社稷,无路踏云车。今古万千事,洒泪向黄花。

菩萨蛮 其一

宋代石孝友

酒浓花艳秋波滑。舞馀腰素花枝活。相见又还休。不禁归去愁。

醉衾成独拥。月冷知霜重。早是梦难成。梅花肠断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山茶花

唐代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南乡子·相见处

五代李珣五代十国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