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崔涂,字礼山,是唐代末年的一位重要诗人,其生平事迹虽不甚详尽,但作品却广为流传,深受后世赞誉。以下是对崔涂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生卒年: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具体生卒年不详。闻一多根据崔涂诗文考订其生于大中八年(854),谭优学、吴在庆等进一步考订为大中四年(850),但均为推测。
籍贯:崔涂的籍贯亦不明,但常在其诗文中提及“江南旧业”“江南别业”,且《唐才子传》称其为江南人。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诗句“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推测其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此说较为可信。
字号:字礼山,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作“礼仙”,应是“仙”“山”形近所致讹误。〔
► 崔涂的诗文(4篇)崔涂的名句(0条)〕
早年经历:崔涂早年即开始宦游生涯,曾宦游长安,并在长安永崇坊有宅邸。其诗文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科举之路:崔涂于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考中进士,此时已年近四十,故其诗中常有“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之句,表达了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游历四方:崔涂一生足迹遍布江湘、巴蜀、秦陇等地,曾游至陇上、申州等地,x并与张曙、方干等诗人有诗文往来。其诗作多写羁旅愁苦之情,情感深沉,感人肺腑。
三、文学成就
诗作风格:崔涂的诗作以羁旅愁苦为主要题材,情感深沉,语言真切晓畅。他擅于借景抒情,诗歌颇具感染力,基调伤感悲凉。其律诗最为警策,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春夕》《孤雁》等诗均为佳作。
代表作品:崔涂的代表作品包括《除夜有怀》《春夕旅怀》等。其中,《除夜有怀》以其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凄凉的羁旅之感而广为传诵;《春夕旅怀》中的“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后世评价:崔涂的诗作自唐五代以来就颇受诗家喜爱。元代辛文房称其诗“深造理窟,端能竦动人意,写景状怀,往往宣陶肺腑”。明人徐献忠也评价其律诗“音节虽促,而兴致颇多”。清人贺裳更是在《载酒园诗话》中对其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唐代:
崔涂
长安名利路,役役古由今。
征骑少闲日,绿杨无旧阴。
水侵秦甸阔,草接汉陵深。
紫阁曾过处,依稀白鸟沈。
長安名利路,役役古由今。
征騎少閑日,綠楊無舊陰。
水侵秦甸闊,草接漢陵深。
紫閣曾過處,依稀白鳥沈。
唐代: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迢遞三巴路,羁危萬裡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唐代: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唐代: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幽植衆甯知,芬芳隻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