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孙承恩的诗 >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 其五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 其五

[明代]:孙承恩

夕阳明远山,万叠横紫翠。扁舟早归来,飘萧起孤吹。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 其五”译文及注释

夕阳的余晖照亮了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的山峰上,紫色与翠绿色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一叶扁舟早早地归来,伴随着它的是悠扬而略带孤寂的笛声,在宁静的空气中飘荡。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 其五”鉴赏

景物描绘的生动性:“夕阳明远山,万叠横紫翠。”这两句诗通过“夕阳”、“远山”、“万叠”、“紫翠”等词汇,构建了一幅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山水画面。夕阳的金色光辉与远山的紫翠之色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既明亮又深邃,充满了视觉上的美感。

情感表达的含蓄性:“扁舟早归来,飘萧起孤吹。”这两句诗转而描绘了诗人(或诗中的主人公)的归隐生活。一叶扁舟,象征着简朴与自由;早早地归来,则透露出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与满足。而“飘萧起孤吹”的笛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音乐感,更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脱。这种孤寂并非孤独无依的悲凉,而是一种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高远与宁静。

意境营造的深远性:整首诗通过对夕阳、远山、扁舟、笛声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宁静、深远、超脱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纷扰,达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之美、生命之意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短诗以其生动的景物描绘、含蓄的情感表达以及深远的意境营造,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对归隐生活的满足与超脱。

孙承恩简介

明代·孙承恩的简介

孙承恩基本信息:孙承恩(1481年-1561年),字贞甫、贞父,号毅斋,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是延平太守孙衍之子,中国明代著名的诗人和官员。 ...〔► 孙承恩的诗(7篇)

猜你喜欢

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 其五

明代孙承恩

夕阳明远山,万叠横紫翠。扁舟早归来,飘萧起孤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