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孙承恩的诗 >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

[明代]:孙承恩

学本心传,道原性命。唐虞授受,父师讲论。三十三篇,广大精深。

继往开来,非子孰任。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译文及注释

学问的根本在于心性的传承,道的本源在于生命的本质。从唐尧、虞舜的时代起,这种学问就通过父子、师徒之间的讲论传授下来。那三十三篇经典(这里可能指的是《周易》的六十四卦中的某些篇章,或者泛指儒家经典等,具体需结合上下文),内容广大而精深,蕴含了无尽的智慧。

继承前人的智慧,开创未来的道路,这样的重任,除了你(或指某位具体人物,如儒家学者等),还有谁能够担当得起呢?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鉴赏

心传与性命之学:开篇即点明学问与道的本质在于心性的传承与生命的探索。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心性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的内心修养与对宇宙生命本质的理解是学问与道的核心。

历史传承:“唐虞授受,父师讲论”一句,通过回溯到唐尧、虞舜的远古时代,强调了这种学问与道的悠久历史和代代相传的重要性。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精神与价值观的传承。

经典的价值:“三十三篇,广大精深”一句,既可能是对具体经典(如《周易》等)的描述,也是对儒家等学派经典著作的概括。这些经典以其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成为后人学习、领悟与实践的重要资源。

责任与担当:“继往开来,非子孰任”一句,表达了对于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勇于开拓未来,这是每一位学者、文化人乃至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感的强调,体现了对于文化、社会乃至人类进步的深切关怀。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阐述了学问与道的本质、历史传承的重要性、经典的价值以及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古代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当代人追求知识、探索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启迪与鼓舞。

孙承恩简介

明代·孙承恩的简介

孙承恩基本信息:孙承恩(1481年-1561年),字贞甫、贞父,号毅斋,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是延平太守孙衍之子,中国明代著名的诗人和官员。 ...〔► 孙承恩的诗(7篇)

猜你喜欢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

明代孙承恩

学本心传,道原性命。唐虞授受,父师讲论。三十三篇,广大精深。

继往开来,非子孰任。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六 刘文正公

明代孙承恩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大计密谋,忠勤不倦。滦京崇崇,王气所钟。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

茶瓶儿·相对盈盈一水

宋代石孝友

相对盈盈一水。多声价、开名得字。刚能见也还抛弃。负了万红千翠。留无计。来无计。□□□、成何况味。而今若没些儿事。却枉了、做人一世。

好事近 其三

宋代石孝友

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束书匣剑,依旧旅食在京华。

蹭蹬青云未遂,奔走红尘何计,敛袂且还家。草木渐黄落,风月正清嘉。

友猿鹤,宅丘壑,乐生涯。几时雷雨,轰磕平地起龙蛇。

尺箠可鞭夷狄,寸舌可盂社稷,无路踏云车。今古万千事,洒泪向黄花。

菩萨蛮 其一

宋代石孝友

酒浓花艳秋波滑。舞馀腰素花枝活。相见又还休。不禁归去愁。

醉衾成独拥。月冷知霜重。早是梦难成。梅花肠断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山茶花

唐代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南乡子·相见处

五代李珣五代十国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感事

宋代陈与义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晚春田园杂兴

宋代范成大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