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

[唐代]:白居易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

“秋游”译文及注释

我下马后在伊水岸边悠闲地行走,这里的凉风与清丽的景色比春天的游览更加宜人。为何古往今来的诗篇里,很少赞美这洛阳城秋天的景致呢?

“秋游”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伊水边漫步时所见的秋日美景,并表达了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古诗中少写洛阳秋的不满。

首句“下马闲行伊水头”,点明了诗人的行动与地点。他下马后在伊水岸边悠闲地行走,这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次句“凉风清景胜春游”,则直接赞美了秋日的景色。诗人认为,这里的凉风与清丽的景色比春天的游览更加宜人。这里用“胜春游”来强调秋日景色的美好,使全诗的情感更加鲜明。

后两句“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则转入对古诗的评论。诗人对古诗中很少赞美洛阳城的秋日景色表示不解和遗憾。这里,诗人以反问的方式提出疑问,增强了全诗的表达效果。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洛阳秋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认为这种美景应该被更多地传颂和赞美。

表达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秋日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他认为这里的凉风与清景比春天的游览更加宜人,但遗憾的是古诗中很少赞美这种美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古诗中未能充分展现这种美景的不满和遗憾。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他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诗歌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

猜你喜欢

秋游

唐代白居易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

马上作

唐代白居易

处世非不遇,荣身颇有馀。

勋为上柱国,爵乃朝大夫。

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又问有何政,再驾朱轮车。

矧予东山人,自惟朴且疏。

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

暗被乡里荐,误上贤能书。

一列朝士籍,遂为世网拘。

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

每觉宇宙窄,未尝心体舒。

蹉跎二十年,颔下生白须。

何言左迁去,尚获专城居。

杭州五千里,往若投渊鱼。

虽未脱簪组,且来泛江湖。

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高声咏篇什,大笑飞杯盂。

五十未全老,尚可且欢娱。

用兹送日月,君以为何如。

秋风起江上,白日落路隅。

回首语五马,去矣勿踟蹰。

咏萤

唐代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素梅(其五十六)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十报恩

元代马钰

山侗八愿报师恩。返覆阴阳仗炼烹。火降水升抛雪浪,龙吟虎啸发雷声。玉炉瑞雪重重结,金鼎祥光霭霭生。无价丹成无老死,长生路上法身

长亭怨·旧居有感

宋代张炎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

宋代释惟一

一月复一月,此月又过五。两轮日月何奔忙,百年弹指如虚度。物不迁,迁知否。不是佛,亦非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秋霁

唐代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杏花天·把杯莫唱阳关曲

宋代石孝友

把杯莫唱阳关曲。行客去、居人恨局。屏山似展江如簇。不见尊前醉玉。鹃啼处、怨声裂竹。问後夜、兰舟那宿。帛书早系征鸿足。肠断弦孤怎续。

庭中有奇树

两汉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