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译文及注释
金色的阳光与炽热的火焰仿佛不再留恋,炎热与凉爽在雨中悄然交替。林间雨过天晴,只有几声残蝉的鸣叫,巢中因寒冷而没有了归燕的踪迹。我默默收起长席,满怀惆怅地折叠起团扇,因为季节已变,它们都不再需要。傍晚时分,路上稍干无泥,我悠闲地在长满青苔的庭院中漫步。月亮升起,传来阵阵捣衣的声音,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为秋天准备衣物。而我,独自面对多病的妻子,她已无力再理针线。冬天的衣物尚未准备,夏天的衣裳又即将破损。面对这样的困境,我该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早秋呢?只能举杯自饮,聊以自慰。
“秋霁”鉴赏
这首诗以季节的变换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受,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自我安慰。诗中通过“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季节的迅速更替和天气的急剧变化,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接着,诗人通过“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与孤寂。
在描写个人生活时,诗人通过“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等动作,表达了自己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而“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等句,则直接揭示了诗人家庭生活的困境和无奈。面对“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的现实,诗人没有选择逃避或抱怨,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接受和面对。最后,“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等句,更是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安慰和乐观态度。
表达的感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季节变换和生活困境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也有对家庭困境的无奈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但在这些情感之中,更蕴含着一种平和与乐观。诗人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精神风貌,使得整首诗在忧伤之中又不失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猜你喜欢
秋霁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
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
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
念奴娇(上德安王文甫生辰)
麦秋天气,正玉杓斡暑,熏弦鸣律。浴佛生朝初过也,还数佳辰三日。筮水呈祥,梦态叶庆,宝运符千一。太平朝野,异人端为时出。
须信家世蝉联,乃翁遗范在,子孙逢吉。雾隐巢云聊寄傲,行矣飞英腾实。瀑布泉清,炉峰气秀,光映霞觞溢。萱堂争看,彩衣红堕双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