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词”译文及注释
雨露(皇帝的恩泽)虽然珍贵,但只是一点点的恩赐,又怎能遍布到千家万户,尤其是深宫之中的每一个角落呢?宫中有着成千上万的宫女,她们个个妆容精致,胭脂满面,但在这无数个春天里,又有几个能逃脱泪水的洗礼,真正感受到幸福与快乐呢?
“后宫词”鉴赏
首句“雨露由来一点恩”,以雨露喻指皇帝的恩泽,既点明了主题,又隐含了恩泽有限、难以普及的意味。接着,“争能遍布及千门”一句,通过反问加强了这种有限性的表达,暗示了宫廷生活的残酷与不公。
“三千宫女胭脂面”,用“三千”这一夸张的数字来形容宫女之多,同时以“胭脂面”描绘她们的美貌与妆容,但这样的美貌与妆容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泪水。
“几个春来无泪痕”,是全诗的高潮与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这一反问,将宫女们的悲惨命运推向了极致。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宫女们来说,却可能是又一个等待、失望、流泪的轮回。在这无数个春天里,能够逃脱泪水洗礼的宫女,又能有几个呢?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对雨露恩泽有限性的描绘,以及宫女们美貌与泪水并存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宫廷生活中宫女们的悲惨命运。诗人以同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这些无辜女子不幸遭遇的深切关怀与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封建宫廷制度的不满与批判,认为这种制度是导致宫女们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