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长信怨”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宫廷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与情感,深刻表达了宫女失宠后的哀怨与孤独。以下是对全诗的译文赏析及所表达感情的解析:
译文
月光皎洁地照耀着昭阳殿,长信宫中则是一片清冷的霜景。天子乘着华丽的玉辇巡游,飞燕般轻盈的宠妃陪伴在侧,共享着无尽的恩宠与欢乐。然而,在这繁华与恩宠之中,却有人被遗忘。那手执团扇的宫女,独自坐在秋风中,心中充满了哀怨与不平。
“相和歌辞·长信怨”鉴赏
对比鲜明:诗中“月皎昭阳殿”与“霜清长信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昭阳殿的明亮与长信宫的清冷,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的不同,更寓意了宫廷中宠辱无常、命运多舛的现实。天子与宠妃的欢愉与团扇宫女的孤独,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了宫廷生活的残酷与不公。
象征手法:“飞燕”作为宠妃的象征,轻盈美丽,备受宠爱;而“团扇”则代表了那些曾经受宠但现已失宠的宫女,她们如同被遗忘的团扇,被丢弃在秋风中。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情感深沉:全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表达了宫女失宠后的哀怨与孤独。她们曾经也享受过恩宠与欢乐,但如今却只能独自面对秋风的凄凉与无情。这种情感的转变与落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剧色彩和感人力量。
表达的感情
全诗主要表达了宫女失宠后的哀怨与孤独之情。她们在宫廷中经历了从受宠到失宠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与残酷。如今,她们只能独自坐在秋风中,回忆往昔的恩宠与欢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怨与不平。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与命运的悲惨,对她们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与悲悯。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2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