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钱起的诗 > 长信怨

长信怨

[唐代]:钱起

长信萤来一叶秋,蛾眉泪尽九重幽。

鳷鹊观前明月度,芙蓉阙下绛河流。

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谁分昭阳夜歌舞,君王玉辇正淹留。


“长信怨”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的《长信怨》,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深宫中失宠女子的哀怨与无奈之情。以下是对全诗的译文赏析及所表达感情的解析:

译文

长信宫中,萤火虫飞来,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失宠的宫女,泪水已尽,独自在九重宫阙的幽深之处哀伤。鳷鹊观前,明月高悬,光华洒落;芙蓉阙下,绛红的河水静静流淌。久别的鸳鸯被褥,难以成梦;远处传来的凤管乐声,更添愁绪。谁人知道,昭阳殿里正歌舞升平,而君王的车驾,却在此处久久停留,却未曾顾及到这深宫中的哀怨女子。

“长信怨”鉴赏

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诗中运用了“长信萤”、“蛾眉泪”、“明月度”、“绛河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而又哀怨的氛围。萤火虫的出现,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而宫女的泪水,则直接表达了她的哀伤与无奈。明月和绛河,作为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寄托了宫女对远方和自由的向往。

对比鲜明,情感强烈:诗中通过对比昭阳殿的歌舞升平与长信宫的孤寂哀怨,突出了宫女命运的悲惨和君王的无情。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借古喻今,抒发哀怨:诗人借用了班婕妤失宠后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太后的典故,来抒发自己或同类人沉沦下僚、抑郁不得志的失意与哀怨。同时,也隐含了对君王恩宠无常、后宫生活残酷的批判。

表达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深宫中失宠女子对君王恩宠不再的哀怨与无奈之情。她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孤独度日,忍受着被遗忘和冷落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命运不公的控诉。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钱起简介

唐代·钱起的简介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钱起的诗(11篇)

猜你喜欢

长信怨

唐代钱起

长信萤来一叶秋,蛾眉泪尽九重幽。

鳷鹊观前明月度,芙蓉阙下绛河流。

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谁分昭阳夜歌舞,君王玉辇正淹留。


青青河畔草

两汉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相和歌辞·长信怨

唐代李白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

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

更有留情处,承恩乐未穷。

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后宫词

唐代白居易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长信怨

唐代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