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昌龄的诗 > 长信怨

长信怨

[唐代]: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怨”译文及注释

金井边的梧桐树叶已经泛黄,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夜晚降临,珠帘未卷,寒霜已至。熏笼里的香气与玉枕上的光泽都显得黯淡无光,我独自躺在床上,听着南宫中悠长的滴漏声,度过这漫漫长夜。

清晨,当宫殿的大门缓缓开启,我手持扫帚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在这空旷的宫殿中,我暂时拿起团扇,在廊下徘徊,心中满是惆怅。我的容颜啊,竟比不上那寒鸦的羽毛,因为它们还能在昭阳殿的日影下飞翔,而我,却只能在这深宫中孤独终老。

“长信怨”鉴赏

全诗以秋景起兴,通过“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两句,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梧桐落叶,夜来霜降,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喻了宫女青春的消逝与内心的凄凉。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宫女夜晚的孤寂生活。熏笼、玉枕本是宫中奢华之物,但在此刻却显得黯淡无光,反映了宫女内心的空虚与失落。而“卧听南宫清漏长”则通过时间的漫长,强化了这种孤寂感。

下片“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两句,转而从夜晚过渡到清晨,宫女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然而,“暂将团扇共徘徊”中的“暂”字,透露出她对于这种生活的厌倦与无奈,团扇本是夏日之物,如今秋日已至,却仍被宫女拿在手中,象征着她的青春与美好时光都已逝去,只剩下无尽的等待与徘徊。

最后两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宫女内心情感的集中爆发。她自比寒鸦,认为自己的容颜甚至比不上那能在阳光下自由飞翔的寒鸦,因为寒鸦至少还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而她,却只能在这深宫中,日复一日地消磨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宫女内心的绝望与悲哀。

综上所述,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宫女在深宫中的孤寂、无奈与绝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与命运的悲惨。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王昌龄的诗(24篇)

猜你喜欢

长信怨

唐代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怨

唐代钱起

长信萤来一叶秋,蛾眉泪尽九重幽。

鳷鹊观前明月度,芙蓉阙下绛河流。

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谁分昭阳夜歌舞,君王玉辇正淹留。


青青河畔草

两汉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相和歌辞·长信怨

唐代李白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

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

更有留情处,承恩乐未穷。

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后宫词

唐代白居易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