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译文及注释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像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般澄明,何处传来诵经之声,让海中的鱼龙也悄然倾听。
最可爱的是那盏灯火,在万里黑夜中,犹如明亮的眼睛,照亮着前程。
“送僧归日本”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归国的日本僧人的。前二句说这位僧人来自日本,刚刚登陆中国不久,又匆匆离去,好像云水之间的漂泊,宛如一场梦境。这不仅表现了僧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也流露出作者对友人来去匆匆的遗憾之情。
中间四句写海上航行时的见闻。颔联“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诗人以比兴的手法,暗示僧人此行前途远大,同时祝愿他今后前程无量,像法舟一样顺利。颈联“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进一步描写僧人在海上的修行生活。水月相映,使他领悟到禅的妙境;而海中的鱼龙,也被他诵经的声音所感染,静静地聆听。这两句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充满了宗教色彩,表现出作者对僧人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
尾联“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意味深长。诗人想象友人归途中,在茫茫的大海上,只有一盏孤灯与他相伴。然而,这盏灯却照亮了他的前程,也温暖了他的心房。这里,“一灯影”既是对友人归途的孤独和艰辛的写照,也是对友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的赞美。而“万里眼中明”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美好祝愿。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归国日本僧人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诗人通过描写僧人在海上的修行生活和归途中的孤独与艰辛,表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同时,诗人也借助宗教色彩浓厚的意象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前程无量的祝愿和对佛教的崇敬之情。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钱起简介
唐代·钱起的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钱起的诗(11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