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钱起的诗 > 送僧归日本

送僧归日本

[唐代]: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僧归日本”译文及注释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像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般澄明,何处传来诵经之声,让海中的鱼龙也悄然倾听。

最可爱的是那盏灯火,在万里黑夜中,犹如明亮的眼睛,照亮着前程。

“送僧归日本”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归国的日本僧人的。前二句说这位僧人来自日本,刚刚登陆中国不久,又匆匆离去,好像云水之间的漂泊,宛如一场梦境。这不仅表现了僧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也流露出作者对友人来去匆匆的遗憾之情。

中间四句写海上航行时的见闻。颔联“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诗人以比兴的手法,暗示僧人此行前途远大,同时祝愿他今后前程无量,像法舟一样顺利。颈联“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进一步描写僧人在海上的修行生活。水月相映,使他领悟到禅的妙境;而海中的鱼龙,也被他诵经的声音所感染,静静地聆听。这两句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充满了宗教色彩,表现出作者对僧人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

尾联“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意味深长。诗人想象友人归途中,在茫茫的大海上,只有一盏孤灯与他相伴。然而,这盏灯却照亮了他的前程,也温暖了他的心房。这里,“一灯影”既是对友人归途的孤独和艰辛的写照,也是对友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的赞美。而“万里眼中明”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美好祝愿。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归国日本僧人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诗人通过描写僧人在海上的修行生活和归途中的孤独与艰辛,表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同时,诗人也借助宗教色彩浓厚的意象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前程无量的祝愿和对佛教的崇敬之情。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钱起简介

唐代·钱起的简介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钱起的诗(11篇)

猜你喜欢

江南曲

唐代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唐代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送贺宾客归越

唐代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唐代高适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

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集灵台·其一

唐代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