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词”译文及注释
泪水浸湿了罗巾,连梦也无法做成,夜深了,前殿还传来阵阵按乐的歌声。
红颜尚未老去,皇帝的恩宠却已断绝,她只能斜倚在薰笼旁,独自坐到天明。
“后宫词”鉴赏
首句“泪湿罗巾梦不成”,直接点出了女子的悲伤与无助,泪水湿透了罗巾,连在梦中寻求慰藉的机会都没有,可见其内心的痛苦之深。
次句“夜深前殿按歌声”,通过对比手法,将女子的孤寂与前殿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前殿的歌舞升平更加衬托出她内心的凄凉与落寞。这里的“按歌声”不仅指音乐声,也暗含了宫廷生活的浮华与虚伪。
第三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是整首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了女子的悲剧命运。她正值青春年华,本应得到皇帝的宠爱与呵护,然而皇帝的恩宠却已断绝,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无法接受,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末句“斜倚薰笼坐到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绝望中的无助与无奈。她只能斜倚在薰笼旁,默默地等待天明的到来,这种漫长的等待与煎熬,更加凸显了她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描绘一位宫廷女子深夜无眠、心事重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哀怜。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与无奈,她们往往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整首诗充满了哀怨与无奈的情感,让人不禁为这位女子的遭遇感到惋惜与同情。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