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白居易的诗 > 后宫词

后宫词

[唐代]: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后宫词”译文及注释

泪水浸湿了罗巾,连梦也无法做成,夜深了,前殿还传来阵阵按乐的歌声。

红颜尚未老去,皇帝的恩宠却已断绝,她只能斜倚在薰笼旁,独自坐到天明。

“后宫词”鉴赏

首句“泪湿罗巾梦不成”,直接点出了女子的悲伤与无助,泪水湿透了罗巾,连在梦中寻求慰藉的机会都没有,可见其内心的痛苦之深。

次句“夜深前殿按歌声”,通过对比手法,将女子的孤寂与前殿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前殿的歌舞升平更加衬托出她内心的凄凉与落寞。这里的“按歌声”不仅指音乐声,也暗含了宫廷生活的浮华与虚伪。

第三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是整首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了女子的悲剧命运。她正值青春年华,本应得到皇帝的宠爱与呵护,然而皇帝的恩宠却已断绝,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无法接受,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末句“斜倚薰笼坐到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绝望中的无助与无奈。她只能斜倚在薰笼旁,默默地等待天明的到来,这种漫长的等待与煎熬,更加凸显了她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描绘一位宫廷女子深夜无眠、心事重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哀怜。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与无奈,她们往往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整首诗充满了哀怨与无奈的情感,让人不禁为这位女子的遭遇感到惋惜与同情。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

猜你喜欢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江南曲

唐代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唐代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省试湘灵鼓瑟

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