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译文及注释

小松刚出土时,长满了松针的小松苗被深草淹没,看不出来。如今它已经渐渐长高,比周围的蓬蒿高出了许多。但世上的人却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小松”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七言绝句,诗中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以及对目光短浅之人的不满情绪。全诗的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首句“自小刺头深草里”,描写小松刚出土时的情景,它虽然小,但并不弱,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儿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次句“而今渐觉出蓬蒿”,写小松如今已经渐渐长高,比周围的蓬蒿高出了许多,显示了小松的勃勃生机。

后两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则转入议论,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他们不识得这是将来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直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这里,“凌云”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小松未来的高度和成就。而“时人”的短视和无知,则通过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描写小松的成长过程,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诗人借小松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他赞赏小松的坚韧和毅力,同时也对那些目光短浅、不识人才的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批评。

此外,这首诗也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才往往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磨砺和考验,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而那些能够识别并珍视人才的人,则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远大的眼光。

杜荀鹤简介

唐代·杜荀鹤的简介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杜荀鹤的诗(19篇)

猜你喜欢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秦孟子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雁来红

宋代杨万里

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

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

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

未应犀菊辈,赤脚也容它。


季姬击鸡记

近现代赵元任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

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

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家书

清代张英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咏死兔

唐代苏颋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新安滩

清代黄景仁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阅秦纪二首

宋代孙嵩

初逃揕未亡,又遇朴无伤。

如何博浪祸,更使副车当。

泰岳聊逃雨,湘山偶阻风。

伐树仍封树,元无罪与功。


和仲蒙夜坐

宋代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已亥杂诗 78

清代龚自珍

狂禅辟尽礼天台,棹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鳩摩枉译此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