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顾左右而言他”译文及注释
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您的臣子中,有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然后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等到他回来时,却发现他的妻子儿女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应该和他绝交。”
孟子说:“如果国家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应该罢免他。”
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得不到改善,那又应该怎么办呢?”
这时,齐宣王环顾左右,把话题引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王顾左右而言他”鉴赏
这段对话是孟子对齐宣王进行的一次巧妙的政治寓言式提问。孟子通过三个递进的问题,逐步将话题从个人道德层面引向国家治理层面。首先,孟子以一个简单的个人关系问题开始,询问齐宣王对朋友不义行为的看法,以此作为引子。接着,他将这个问题扩展到官场,询问齐宣王对不能尽职的司法官的态度。最后,孟子将话题直接引到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上,即如果整个国家的治理不善,君主应该如何应对。
在这个过程中,孟子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即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或事例来寄托深远的意旨。他通过三个由小到大的问题,逐步引导齐宣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作为一国之君,应该如何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
表达的感情
这段对话主要表达了孟子对于君主治理国家的期望和责任感。孟子认为,君主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该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负责,不能对治理不善的现象视而不见。他通过巧妙的提问方式,既表达了对齐宣王的期望,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治理现状的不满和批评。同时,孟子也展现了他作为儒家学者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不仅仅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关注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虽然这段文字不是诗歌,但它通过生动的对话和巧妙的提问方式,传达了孟子对于君主治理国家的深刻思考和殷切期望。
孟子简介
先秦·孟子的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 孟子的诗(9篇)〕猜你喜欢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季姬击鸡记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
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
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