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

[先秦]: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及注释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鉴赏

这篇古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阐述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素,却寓意深远,发人深省。

首先,文章以弈秋这位全国擅长下棋的人为引子,突出了他在下棋领域的权威地位,为接下来的故事奠定了基调。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两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结果,生动地展示了专心致志与心不在焉的鲜明对比。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最终棋艺高超;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二用,最终棋艺不如前一人。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寓意更加深刻。

其次,文章在阐述道理时,没有直接说出结论,而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老师的评价来引导读者自己得出结论。这种写法既避免了直接说教的枯燥,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文章中的反问句“为是其智弗若与?”也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最后,文章在结尾处给出了明确的结论:“非然也。”这句话既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它告诉我们,学习的好坏并不是由智力决定的,而是由学习态度和方法决定的。只有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表达的感情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的赞扬和对心不在焉的学习态度的批评。通过对比两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作者强调了专心致志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要珍惜学习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不要分心。同时,作者也通过这篇文章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鼓励读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专注和坚持,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孟子简介

先秦·孟子的简介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 孟子的诗(9篇)

猜你喜欢

伯牙绝弦

先秦吕不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先秦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