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秦纪二首”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的交织,表达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既有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忠诚与无辜的同情,以及对世事难料的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赏析以及所表达感情的探讨。
译文
(我)最初从揕(可能指某种危险或困境)中逃脱,尚未丧命,接着又遇到了朴(此处可能指另一场危机,但“朴无伤”意味着并未造成伤害)。为何像博浪沙的刺杀行动(指汉初张良刺杀秦始皇未遂之事)那样的大祸,最终却让副车(替身或无关紧要的车辆)承受了?我如同在泰山下暂时躲避了风雨,又在湘山偶然遭遇了阻风。就像那棵被砍伐的树,最终又被重新封植,我(或所喻之人)原本既无罪过也无功劳。
“阅秦纪二首”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叙事框架。前两句通过“初逃揕未亡,又遇朴无伤”的叙述,展现了主人公多次遭遇危机却总能化险为夷的经历,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和人生的多舛。接下来的“博浪祸”与“副车当”的对比,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中的偶然与必然,以及无辜者常常成为牺牲品的残酷现实。
后两句“泰岳聊逃雨,湘山偶阻风”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泰山避雨、湘山阻风,都是不可预知且难以抗拒的自然现象,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困境。而“伐树仍封树”的意象,则带有一种宿命论的色彩,暗示了无论经历何种变故,最终都将回归原点或得到某种形式的补偿或认可。
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和对忠诚与无辜的深切同情。诗人(或作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反映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因偶然因素而遭受不幸的无辜者的同情与悲悯。此外,诗中还蕴含了一种对世事难料的淡然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孙嵩简介
宋代·孙嵩的简介

猜你喜欢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