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孙嵩的诗 > 还邓觉民诗卷

还邓觉民诗卷

[宋代]:孙嵩

南山竹机笛,北山桐可琴。

得如听松风,中有太古音。

“还邓觉民诗卷”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两种自然之物——南山的竹与北山的桐,以及它们所蕴含的音乐之美,进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情怀。 译文

南山的竹子适合制作笛子,而北山的桐木则是制作古琴的上佳材料。如果能有幸听到用这些材料制成的乐器演奏出的声音,就如同置身于松林之间,聆听那穿越时空而来的太古之音。

“还邓觉民诗卷”鉴赏

自然之美与工艺之巧:开篇“南山竹机笛,北山桐可琴”便直接点出了两种自然材料与它们所对应的艺术品——笛与琴。这里既展现了自然之物的美好与独特,也体现了人类智慧与技艺的巧妙结合。竹子与桐木,本是大自然中的平凡之物,但在匠人的手中,却化作了传递美妙音乐的媒介。

音乐之境与心灵之触:“得如听松风,中有太古音”一句,将音乐的境界推向了极致。松风,即松树间吹过的风,它带着自然的清新与旷远,给人以心灵的洗涤和宁静。而“太古音”,则是指那种超越时空、源自远古的纯净之音,它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直达人的内心深处。诗人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由竹笛和桐琴演奏出的音乐之美,既是对音乐本身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一种表达。

情感与情怀: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音乐之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情怀。在诗人的心中,那些用自然材料制成的乐器所演奏出的音乐,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和升华。它们让诗人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回归到一种宁静而纯粹的状态之中。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山竹与北山桐所制成的乐器及其演奏出的音乐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心灵启迪。

孙嵩简介

宋代·孙嵩的简介

孙嵩姓名:孙嵩 字:元京 出生地:徽州休宁(今属安徽) 生卒年:1238年~1292年 生平经历 孙嵩以荐举的方式进入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学习,显示出其卓越的才华和学识。然而,随着宋朝的灭亡,他选择了隐居海宁山中,自号艮山,并誓言不再出仕为官,转而专注于文学创作,以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 孙嵩的诗(5篇)

猜你喜欢

还邓觉民诗卷

宋代孙嵩

南山竹机笛,北山桐可琴。

得如听松风,中有太古音。

水调歌头 其二 赵倅生辰

宋代石孝友

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仙源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

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飞步更蟾宫。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

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钟。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

正好平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鲸吸海涛洪。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

南歌子 其六

宋代石孝友

乱絮飘晴雪,残花绣地衣。西园歌舞骤然稀。只有多情蝴蝶、作团飞。

旧事深琴怨,新愁减带围。倚楼凝望更依依。怕见一天风雨、卷春归。

临江仙

宋代石孝友

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依稀绿惨更红羞。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

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今宵独宿古江头。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宋代韩元吉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鹧鸪天 其二

宋代石孝友

收拾眉尖眼尾情。夜来真个梦倾城。鸳鸯有底情难尽,蝴蝶无端梦易惊。

愁一掬,月三更。绣帏应好睡轻盈。知他莫有相怜分,展转寻思直到明。

雨中再赋海山楼诗

宋代陈与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今日良宴会

两汉古诗十九首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鹧鸪天(庆徐元寿生子)

宋代石孝友

六十仙翁抱桂栽。果符吉梦诞英才。上天与降麒麟种。明月还生蚌蛤胎。

华阁启,玳筵开。快呼玉手捧金罍。要知远地无功客,曾到高门作贺来。

点绛唇·著意栽银

宋代石孝友

著意栽银,砌成叶叶莲花舫。醉霞摇荡。恰似凌波样。自笑平生,鲸吸洪波量。孤心赏。不如深幌。一搦酬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