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毛泽东的诗 > 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近现代]: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译文及注释

离别之梦依稀可辨,仿佛在咒骂那逝去的时光之河,回忆起故乡已是三十二年前的事情了。那时,红旗高举,引领着农奴们拿起武器反抗,而黑暗的势力则高悬着霸主的鞭子,企图镇压。但正因为有无数的英勇牺牲,才铸就了如此多的壮志豪情,敢于让日月换新颜,开创一个全新的世界。如今,令人欣喜的是,稻谷如千重浪般翻滚,遍地都是英雄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缓缓归来。

“七律·到韶山”鉴赏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诗歌开篇即以“别梦依稀”引入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随后,“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两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革命前后的巨大反差,既是对旧制度的控诉,也是对新希望的呼唤。

牺牲与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一句,深刻揭示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种牺牲精神,激发了人们的壮志豪情,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

新世界的展望:“敢教日月换新天”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无限憧憬。而“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则是对新时代田园风光和人民安居乐业景象的生动描绘,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之情。 全诗表达的情感: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历史的深切怀念和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由衷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社会发展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气息。

毛泽东简介

近现代·毛泽东的简介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 毛泽东的诗(54篇)

猜你喜欢

饯薛大夫护边

唐代李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关山月

宋代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德佑二年岁旦

宋代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端午感兴

宋代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晚至楚雄

明代程本立

楚雄城郭暮云间,城上悲笳惨客颜。僭国曾称白鹿郡,居人犹说卧龙山。

葡萄直自张骞得,薏苡空随马援还。今日封疆非汉土,王师无地不平蛮。


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木兰 其二

清代谢香塘

倾城直欲作干城,忠孝由来出至情。

异代有人还继武,桃花马上请长缨。


绝命诗

清代和珅

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

留取香烟是后身。


壮士吟

唐代贾岛

壮士不曾悲,悲即无回期。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