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孔平仲的诗 > 夜入监中

夜入监中

[宋代]:孔平仲

攲枕汗如洗,出门更已深。

长风万里至,河汉清人心。

芙蕖有佳气,杨柳摇疏阴。

秋声繁促织,月色动栖禽。

落魄衣忘带,逍遥发懒簪。

听从凉冷入,一快直千金。

“夜入监中”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夜清凉、自然景致与诗人心境相融的画面,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景象与感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惬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译文:

我斜倚在枕上,汗水如同水洗一般湿透了衣衫,起身出门时夜色已深。万里长风拂面而来,银河高悬,清澈的光芒洗涤着人心。荷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杨柳轻摇,洒下稀疏的树荫。秋夜的虫鸣声此起彼伏,急促而繁密,月光下,栖息的鸟儿似乎也被这月色所动,轻轻摇曳。我衣衫不整,忘却了束紧衣带,发髻也懒得梳理,逍遥自在。任凭这凉爽的夜风侵入心脾,这份快意直抵千金之价。

“夜入监中”鉴赏

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清凉与宁静,从“攲枕汗如洗”的闷热到“出门更已深”的凉爽,再到“长风万里至,河汉清人心”的广阔与清澈,营造出一种从压抑到释放、从喧嚣到宁静的氛围。荷花与杨柳的描绘,则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生机,使画面更加生动。

情感的抒发: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从“落魄衣忘带,逍遥发懒簪”可以看出,诗人此刻的心境是自由而随性的,他忘却了世俗的束缚,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在。而“听从凉冷入,一快直千金”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清凉快意的珍视与喜爱。

全诗表达的感情:整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清凉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惬意,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压抑与束缚,以及通过融入自然来寻求心灵解脱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佳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力量,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追求。

孔平仲简介

宋代·孔平仲的简介

孔平仲孔平仲,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和史学家,是孔子后裔,生于庆历四年(1044年),卒于政和元年(1111年),享年六十八岁。他字毅父(也有资料记载为义甫),出生于今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孔平仲的诗(6篇)

猜你喜欢

夜入监中

宋代孔平仲

攲枕汗如洗,出门更已深。

长风万里至,河汉清人心。

芙蕖有佳气,杨柳摇疏阴。

秋声繁促织,月色动栖禽。

落魄衣忘带,逍遥发懒簪。

听从凉冷入,一快直千金。

惜奴娇·我已多情

宋代石孝友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

把一心、十分向你。

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

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

没前程、阿谁似你。

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

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

阮郎归

宋代石孝友

烛花吹尽篆烟青。长波拍枕鸣。西风吹断雁鸿声。离人梦暗惊。

乡思动,旅愁生。谁知此夜情。乱山重叠拥孤城。空江月自明。

咏月

唐代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传言玉女

宋代石孝友

雪压梅梢,金袅柳丝轻敛。锦宫春早,乍风和日暖。华国翠路,九陌绮罗香满。连空灯火,满城弦管。

月射西楼,更交光照夜宴。万人拥路,指鳌山共看。花旗翠帽,到处朱高卷。归时常是,漏残银箭。

荻港雨行

明代管讷

昨朝楚岸喜秋晴,今日吴船雨里行。

人事天时何可测,青山白水总关情。

久知盟与沙鸥冷,那得身如野鹤轻。

怪底石尤风太恶,空劳百丈进脩程。

无题

唐代唐代侠名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

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

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穿井得一人

先秦吕不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蓦山溪

宋代石孝友

醉魂初醒。强起寻芳径。一似楚云归,诮没个、鳞书羽信。疏狂踪迹,虚度可怜春,阴还闷。晴还困。赢得无端病。

菱花宝镜。拆破双鸾影。别袖忍频看,生怕见、啼红醉粉。而今憔悴,瘦立对东风,红成阵,绿成阴,况是春将尽。

南乡子

宋代石孝友

梅雪弄芳馨。饯日迎辰契月蓂。争着琴堂称贺处,娉婷。满捧霞觞璨鲤庭。

鹤等更龟龄。八十仙翁醉复醒。好倩洛阳驰誉手,丹青。乞与人间作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