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译文及注释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哀,清浅的沙洲上群鸥盘旋来回。

一望无际的树林黄叶纷纷坠下,长江上浩浩荡荡的波涛滚滚奔来。

万里飘流,秋日里更添作客他乡的愁绪;老年多病,怆怀中偏偏又独自登臺。

我已备尝艰苦,两鬓如被繁霜覆盖;如今病贫戒酒,更添不少潦倒情怀。

“登高”鉴赏

一、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穷病潦倒、艰难苦恨的复杂感情。它以壮境抒悲思,用急风高天、森森万木、滚滚长江来衬托长年飘泊、壮志难酬的感伤,使自己老病交加、潦倒衰颓的身影愈显弱小、孤单,同时又以峡猿哀啼、飞鸟徘徊、落叶萧萧,给高天大江涂上衰飒色彩,创造出一种既雄浑开阔而又沉郁苍凉的特殊意境。

二、全诗格律工整、对仗精严,不仅上下两句成对,而且一句之内的字词亦有构成对偶者(一般称「当句对」),前者,无需例举;后者,如「风急──天高」;「渚清──沙白」。

叁、此诗遣词用字,千锤百炼,精当异常。如「萧萧」,传落叶窸窣之声;「滚滚」,状长江汹涌之貌;「万里」,表身处地角天涯;「悲秋」,言时节衰飒,心境悲凉;「作客」,写四海为家,飘泊沦落;「常」,言此种羁旅生涯,歷时已久。尚不知何日结束;「百年」,言衰老不堪;「多病」,言重病缠身;「登臺」,言天地苍茫,感慨倍增;「独」,言亲朋俱乏,孤苦无依。总之,所遣之词,无一虚设,状景,抒情,传神,皆各得其妙。前人称《登高》「拔山扛鼎」,为杜诗七律「第一」。此言不虚。

创作背景

杜甫《登高》选自《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

《登高》是唐代宗大历二年(七六七),杜甫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重九时扶病登高之作。明胡应麟《诗薮》称此诗精光万丈,为古代七言律诗之冠,是「旷代之作」,并非溢美之词。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

猜你喜欢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定风波·莫倚能歌敛黛眉

宋代周邦彦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同题仙游观

唐代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