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阁夜”译文及注释

年末时日月催促着白天变短,天涯边霜雪停后夜晚更显寒冷。

五更时分军营中鼓角声悲壮,三峡上空星河映照江水摇曳。

战乱中几户人家传来野外的哭声,渔樵之处几处升起异族的歌声。

卧龙和跃马最终都将化为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让我更加寂寥。(版本一)

年末时日月催促着白天变短,天涯边霜雪停后夜晚更显寒冷。

五更时分军营中鼓角声悲壮,三峡上空星河映照江水摇曳。

战乱中千家万户传来野外的哭声,渔樵之处几处升起异族的歌声。

卧龙和跃马最终都将化为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让我感到寂寥。(版本二)

“阁夜”鉴赏

首联点明时间“岁暮”,并以“阴阳催短景”暗示时光流逝之快,同时“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出边塞的寒冷景象。颔联通过“五更鼓角声悲壮”和“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既表现了军营的紧张气氛,又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颈联以“野哭几家闻战伐”和“夷歌数处起渔樵”两句,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异族文化的入侵。尾联则以“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与版本一的主要差异也在于颈联):

版本二与版本一的主要差异在于颈联的“几家”与“千家”。版本二的“千家”更强调了战乱影响的广泛性,使得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更加突出。同时,这也与尾联的“卧龙跃马终黄土”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其他部分的赏析与版本一相似。

表达的情感

两个版本都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寒冷景象、军营的紧张气氛、自然的壮丽景象以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卧龙跃马终黄土”这一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以“人事依依漫寂寥”或“人事音书漫寂寥”作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寥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

猜你喜欢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旅次朔方

唐代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江南曲

唐代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唐代钱起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

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

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唐代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闽中秋思

唐代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