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杜甫的诗 > 八阵图

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译文及注释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注:其中“名成八阵图”一句,也有版本作“名高八阵图”,但意义相近,均指诸葛亮因八阵图而成名。)

“八阵图”鉴赏

首联:“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两句诗是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高度概括。首句“功盖三分国”指的是诸葛亮在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绩超过了其他任何人。次句“名成八阵图”则是指诸葛亮创造的八阵图,这是一种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于操练军队或作战,显示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突出了诸葛亮的非凡成就和卓越才能。

颔联:“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遗憾。首句“江流石不转”形象地描绘了八阵图的石块在江水冲刷下依然稳固的景象,暗喻诸葛亮的军事部署和战略眼光坚如磐石。然而,次句“遗恨失吞吴”却指出,尽管诸葛亮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坚定的意志,但由于刘备失策企图吞并东吴,未能成功,这成为了诸葛亮和蜀汉的一大遗憾。这种遗憾不仅体现在未能实现统一大业上,更体现在对诸葛亮个人命运的惋惜上。

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赞颂和对刘备失策吞吴的遗憾的表达,展现了杜甫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诗人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将诸葛亮的非凡成就和卓越才能以及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遗憾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渴望以及对英雄命运的惋惜和同情。

历史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杜甫已经历了人生的诸多坎坷和磨难,对历史和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登临白帝城、踏碛怀古时,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刻缅怀和敬仰之情的体现。

综上所述,《八阵图》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并表达了对刘备失策吞吴的遗憾之情。它不仅是杜甫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的体现,也是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渴望以及对英雄命运的惋惜和同情的反映。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

猜你喜欢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曾参烹彘

先秦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庖丁解牛

先秦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唐代刘禹锡

两度竿头立定夸,回眸举袖拂青霞。

尽抛今日贵人样,复振前朝名相家。

御史定来休直宿,尚书依旧趁参衙。

具瞻尊重诚无敌,犹忆洛阳千树花。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雕鹗腾空犹逞俊,骅骝啮足自无惊。

时来未觉权为祟,贵了方知退是荣。

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