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陈子昂的诗 > 燕昭王

燕昭王

[唐代]: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燕昭王”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英雄时代的追忆与对当前时局变迁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我登上南边的碣石馆,远远望去,那里曾是黄金台的所在。四周丘陵之上遍布着高大的乔木,然而,那位曾在此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又在哪里呢?昔日的霸业宏图已随风而逝,我只能驱马返回,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燕昭王”鉴赏

历史追怀:诗的前两句“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直接点明了地点,碣石馆与黄金台都是历史上的著名遗迹,象征着燕昭王求贤若渴、广开才路的盛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之中。

自然与人事的对比:“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恒常与人事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丘陵上的乔木依旧繁茂,而曾在此地励精图治的燕昭王却已逝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遗迹,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英雄难再。

对霸业的感慨:“霸图今已矣”,这句话直接道出了诗人对历史霸业的失落感。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形成巨大反差,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过往英雄时代的无限怀念。

归途的沉思:“驱马复归来”,诗人在结束了对历史的追忆后,选择了驱车返回。这一行动不仅是对现实的一种接受,也寓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某种期待或思考。或许,在归途中,他会继续思考如何在当下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整体意境:整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束,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抒发个人感慨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诗人对历史的追怀与对现实的思考相互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与感染力。

陈子昂简介

唐代·陈子昂的简介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的诗(7篇)

猜你喜欢

游云居怀古

明代真可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燕昭王

唐代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解闷十二首·其六

唐代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夜泊垂虹

宋代孙嵩

螮蝀无晴雨,横空不计年。

长身欺浪渺,钜力厌风颠。

怀古方闻笛,题诗且住船。

飞鸣中夜雁,何处得洲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