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孟浩然的诗 > 岁暮归南山

岁暮归南山

[唐代]: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译文及注释

别再向朝廷上书请求做官了,还是回到南山那座破旧的草庐去吧!自己本无才,所以明君不再重用,年老多病,连朋友也都渐渐疏远了。

白发日渐增多,催得人日渐衰老;阳春又将来临,逼得岁月一步步逝去。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眠,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岁暮归南山”鉴赏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北阙”代指朝廷,“休上书”意味着诗人已经放弃了向朝廷自荐的念头。

“南山归敝庐”则表达了诗人决定回归田园,隐居山林的决心。

这两句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选择,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因为没有才能而被明君抛弃,又因为多病而使得老朋友也疏远了。

实际上,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自己才华未得施展的遗憾。

颈联:“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催年老”用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衰老的逼近。

“青阳逼岁除”则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新的一年又将开始,但岁月无情,时光匆匆。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尾联:“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人因满怀愁绪而无法入眠,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月光下摇曳的松枝,心中充满了空虚和寂寞。

“松月夜窗虚”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失落。

情感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才华未展的遗憾和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隐山林的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孟浩然的诗(33篇)

猜你喜欢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定风波·莫倚能歌敛黛眉

宋代周邦彦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同题仙游观

唐代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