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唐代]: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古意”译文及注释

好男儿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游侠之风盛行)纵横驰骋。

他们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向来就视死如归。

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尚未报答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一曲出塞之歌,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古意”鉴赏

首四句:“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这四句描绘了少年英雄的形象。他们从小就在幽燕之地历练,骑马驰骋,以赌胜负为乐,视死如归,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事长征”指从军远征,表现了男儿们以国事为重的豪情壮志。

“赌胜马蹄下”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马背上较量胜负的场景,凸显了他们的英勇与豪迈。

次四句:“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这四句进一步刻画了英雄们的威武形象。他们奋勇搏杀,敌人不敢靠前,胡须像刺猬的毛一样张开,形容他们威猛无比。

“黄云陇底白云飞”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黄沙漫天,白云飘荡,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

“未得报恩不能归”则表达了他们为了报效国家,誓死如归的决心。

末四句:“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这四句通过描写辽东少妇的形象,抒发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位少妇擅长弹琵琶、能歌善舞,如今却用羌笛吹奏出塞之歌,引得三军将士泪如雨下。

“辽东小妇”的形象与前面的英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使我三军泪如雨”则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的无奈。

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绘少年英雄的形象和辽东少妇的哀怨,抒发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美与同情。一方面,诗人赞美了将士们的英勇与豪迈,他们为了报效国家,视死如归,誓死如归;另一方面,诗人也同情他们的遭遇,他们背井离乡,饱受战争的折磨与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颀简介

唐代·李颀的简介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李颀的诗(9篇)

猜你喜欢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集灵台·其一

唐代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