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颀的诗 > 湘夫人

湘夫人

[唐代]:李颀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

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来北渚,捐佩在芳洲。


“湘夫人”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思念的景致,融合了自然美景与深情厚意,很可能是对古代神话或爱情故事的某种寄托或再创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九嶷山的日色已渐渐暗淡,三湘之地的云朵又添了几分忧愁。

那深邃的云雾仿佛轻柔的罗裙之色,江水潺潺流淌,带着无尽的思绪。

美好的约会定在了北方的水边,而你,却将玉佩遗落在了芬芳的洲渚之上。

“湘夫人”鉴赏

自然景象的描绘:诗的前两句“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以自然景象开篇,通过“日已暮”和“云复愁”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情感压抑的氛围。九嶷山和三湘作为背景,既增添了地域色彩,也寓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情感与自然的交融:“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两句,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深邃的云雾被比作轻柔的罗裙之色,既是对女子形象的间接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江水的潺湲流淌,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情感的绵延不绝。

爱情故事的暗示:“佳期来北渚,捐佩在芳洲”两句,直接点出了爱情的主题。佳期(美好的约会)定在了北方的水边,然而,女子却将代表爱情的玉佩遗落在了芬芳的洲渚上,这一举动充满了遗憾和无奈,也暗示了爱情的波折或未竟之愿。这种处理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引人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爱情故事的暗示,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情感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含蓄,意象丰富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颀简介

唐代·李颀的简介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李颀的诗(9篇)

猜你喜欢

湘夫人

唐代李颀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

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来北渚,捐佩在芳洲。


书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锦屏山

宋代林景熙

锦障郁嵯峨,秀出城之西。

直是神气积,宛若屏障开。

苍翠接重壤,上与浮云齐。

幽花被晴壁,古树攲层崖。

下有张夫子,读书事幽栖。

于今几百岁,衣冠世多才。

伟哉据名胜,林泉足徘徊。

兹晨幸休暇,杖屦同攀跻。

和风袭轻裾,好鸟鸣喈喈。

勇往遽忘疲,穷深陟崔嵬。

极目万里外,顿觉群山低。

长啸倚苍松,畅然舒我怀。


点绛唇·山上飞泉

宋代叶梦得

山上飞泉,漫流山下知何处。乱云无数。留得幽人住。

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秋还暮。小窗低户。惟有寒蛩语。


赛西施

明代杨循吉

越国佳人天下奇,此花尤更美丰姿。

当时若使吴王见,肯醉芙蓉太液池。


白露为霜

唐代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

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

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

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听话丛台

唐代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洛阳秋夕

唐代杜牧

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

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


风鸢图诗

明代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