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贺知章的诗 >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二》,表达了诗人久别家乡、重返故地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离别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回来后发现许多熟悉的人和事都已消逝过半。 只有那门前镜湖的水,在春风的吹拂下,依然保持着旧时的波纹,未曾改变。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鉴赏

首句“离别家乡岁月多”,直接点出了诗人离家之久,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怀旧基调。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物是人非,这种时间上的跨度,让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浓厚。

次句“近来人事半消磨”,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回归后的所见所感。这里的“人事半消磨”既指熟悉的人或事已经逝去或改变,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无奈。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忧伤。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将视线转向了门前的镜湖水:“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两句诗以景结情,通过描绘镜湖水在春风中依然保持着旧时的波纹,来象征一种永恒不变的美好。这种美好,既是自然之美的永恒,也是诗人对家乡、对过去纯真岁月的深深眷恋。在这里,镜湖水成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它让诗人在感慨人事变迁的同时,也找到了一丝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在面对人事变迁的无奈时,也能从自然之美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贺知章简介

唐代·贺知章的简介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贺知章的诗(5篇)

猜你喜欢

江城子·相逢执手也踟蹰

宋代石孝友

相逢执手也踟蹰。立斯须。话区区。借问来时,曾见那人无。忍泪啼痕香不减,虽少别,忍轻辜。霜风摇落岁将徂。景凋疏。恨萦纡。过尽行云,我在与谁居。一掬归心飞不去,层浪叠,片蟾孤。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二

宋代黄庭坚

旧时刘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

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

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


鹊桥仙·乞巧楼空

清代纳兰性德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清代纳兰性德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辄成短言用叙单悃

宋代梅尧臣

早事太尉府,谬以才见论。

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

嵩山云外寺,伊水渡头来。

泉味入香茗,松色开清樽。

题诗人半醉,马上景已昏。

归来属後乘,冠盖迎国门。

悠悠失贫贱,苒苒历凉温。

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

终日自鲜适,终年长不言。

已觉人事寡,惟闻鸡犬喧。

东风有来信,满幅兰与荪。

深知故人意,遗我涤冥烦。

一章言罨画,溪好如目存。

何须到云壑,便若游花源。

一一先造化,可以轻瑶琨。

成诵今在口,愿将醒病魂。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

南北朝庾信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王若水山水

元代刘永之

谷口寒潮上,厓阴宿雾开。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宋代汪元量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卖花声·立春

清代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华下

唐代司空图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