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贺知章的诗 >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年岁已老时才返回故里。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鉴赏

这首诗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中的第一首,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充满生活情趣。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概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以“少小”对“老大”,极概括又凝练地揭示出诗人数十年背井离乡、客居他乡的悲惨事实。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以“乡音无改”来反衬“鬓毛衰”,越写出久别回乡、年岁老大、悲喜交加的心情。 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全诗在感情方面,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具体的人物和场景的描绘,将真挚深厚的感情寓于其中。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久别故乡的深深眷恋和重返故乡的无限喜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年少离家、老大归来的情景,以及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场面,表达了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贺知章简介

唐代·贺知章的简介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贺知章的诗(5篇)

猜你喜欢

寄韩谏议注

唐代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凉思

唐代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陇西行四首·其二

唐代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春闺 一作:深闺)


望木瓜山

唐代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代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代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代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唐代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