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译文及注释
蔡女以前弹奏过胡笳的曲调,一弹就是十八拍。胡人听了这曲子,眼泪沾湿了边草,汉使对着归客,也愁断了肝肠。古老的边塞苍茫荒凉,烽火台燃起的烟火带来了瑟瑟的寒光,大片大片的沙漠无边无际,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先是拂拭琴弦弹奏《商弦》曲调,再弹奏《角羽》曲调,手抚琴弦演奏着《四郊秋》等乐曲,秋叶瑟瑟在秋风中飘摇,回荡在空中。
董先生,您的通神入化的琴技真是让人佩服,连深山中的妖精都被您的琴声吸引,悄悄地来偷听。您的指法时快时慢,都能得心应手,旋律悠扬婉转,仿佛蕴含着深情。琴声时而像空山的鸟儿分散又聚拢,时而像万里的浮云阴晴不定。又像失群的雏雁在夜里嘶鸣酸楚,又像胡儿恋母痛断肝肠的悲声。江河听了琴声也平静无波,鸟儿听了也停止啼鸣。
乌孙部落离家乡是那么遥远,逻娑沙尘飞扬带来哀怨的声音。深沉幽咽的琴声忽然变得飘逸洒脱,好像阵阵长风吹过了树林,好像骤雨击落在屋瓦上。琴声又似泉水从树梢上飞泻而下,又似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
长安城与皇宫紧紧相连,皇宫里凤凰池正对着青琐门。董先生您如此高才脱俗,不慕名利,只希望您能抱着琴来,我们日日相聚。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题为《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全诗通过描绘董大弹奏胡笳声的场景,展现了胡笳声的深沉哀怨和董大高超的琴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首段以蔡女造胡笳的典故开篇,引出胡笳声的哀怨动人。接着通过“胡人落泪”和“汉使断肠”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胡笳声的感染力。同时,以“古戍”、“大荒”、“烽火”、“飞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荒凉的氛围,为董大的演奏提供了背景。
中间部分详细描绘了董大弹奏胡笳声的场景。通过“先拂商弦后角羽”等句,展现了董大精湛的琴艺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同时,以“四郊秋叶惊摵摵”等句,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烘托出琴声的神奇魅力。此外,还通过“空山百鸟散还合”等句,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琴声所蕴含的深情和哀怨。
尾段则通过“长安城连东掖垣”等句,将笔触转向现实,赞美了董大的高才脱俗和不慕名利。同时,以“日夕望君抱琴至”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期待。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胡笳声的细腻描绘,又有对董大琴艺的由衷赞美,还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同时,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元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
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对友人董大弹奏胡笳声的赞美之作。通过描绘董大精湛的琴艺和胡笳声的深沉哀怨,展现了董大的高才脱俗和不慕名利。同时,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元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此外,诗人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李颀简介
唐代·李颀的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李颀的诗(9篇)〕猜你喜欢
寄韩谏议注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