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颀的诗 > 送魏万之京

送魏万之京

[唐代]: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色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译文及注释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的歌曲,昨夜微霜已悄悄渡过黄河。

远飞的大雁无法让人承受这离别的愁苦,云和山本就让人寂寞,更何况是客居他乡之人。

戍边的城堡,晨光催促着寒气的来临,京城里捣衣砧声傍晚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而虚度了大好的时光,不要让岁月轻易流逝。

“送魏万之京”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劝勉之情。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以清晨的离别歌曲和昨夜微霜初渡河为背景,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和季节。秋天的微霜已经悄然降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离别的到来。同时,离别的歌曲也让人心生感伤,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

颔联“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通过鸿雁和云山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和客居他乡的孤独。鸿雁在秋天南飞,本就容易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更何况是在离别的愁苦之中。云山则象征着遥远的家乡和未知的旅途,客中过云山更添了一份孤独和无奈。

颈联“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则通过关城的树色和御苑的砧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氛围。关城的树色在寒气的催促下变得更加深沉,御苑中的捣衣砧声在傍晚时分更加频繁。这些景象既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寒冷,也暗示了离别的沉重和不舍。

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语。长安虽然繁华,但不应只沉迷于行乐之中,而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奋斗。诗人希望友人不要虚度光阴,不要让岁月轻易流逝,而是要珍惜每一次相聚和离别的机会,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真谛。

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劝勉之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离别的场景,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忧伤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珍惜时光,努力奋斗,不要沉迷于行乐之中而虚度光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具有浓郁的离别情感,又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理启示。

李颀简介

唐代·李颀的简介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李颀的诗(9篇)

猜你喜欢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宋代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定风波·莫倚能歌敛黛眉

宋代周邦彦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


龙井题名记

宋代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金明池·琼苑金池

五代冯延巳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云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燕燕莺莺飞舞。

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归去。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清代纳兰性德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唐代任华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忆秦娥·娄山关

近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