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西施
[明代]:杨循吉
越国佳人天下奇,此花尤更美丰姿。
当时若使吴王见,肯醉芙蓉太液池。
越國佳人天下奇,此花尤更美豐姿。
當時若使吳王見,肯醉芙蓉太液池。
这首诗《赛西施》是明代诗人杨循吉所作,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追求和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
越国的佳人真是天下少见,她的美丽无与伦比,而眼前的这朵花更是比那佳人还要美艳动人,丰姿绰约。试想,如果当年吴王夫差能够见到这样的美人(或花朵),他必定会沉醉其中,甚至忘记欣赏太液池中的芙蓉之美。
首句点题,强调美之非凡:
“越国佳人天下奇”:开篇即点明主题,用“越国佳人”作为美的象征,强调其美丽之非凡,超越寻常。
比喻巧妙,深化美的层次:
“此花尤更美丰姿”:诗人将眼前的花朵与越国佳人相比,进一步通过比喻深化了美的层次。花朵在这里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代表,更被赋予了与佳人相媲美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气质。
想象丰富,表达美的吸引力:
“当时若使吴王见,肯醉芙蓉太液池”: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这位美人(或花朵)置于吴王夫差的时代背景下,设想她若出现在吴王面前,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女子(或花朵)美貌的赞叹,也暗含了对吴王审美品味的讽刺,同时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集美貌与气质于一身的女子(或花朵)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通过想象吴王见到这位美人(或花朵)的情景,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解读和对美的力量的赞叹。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之情,以及对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此外,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还可能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将美人(或花朵)与吴王夫差这样的历史人物相联系,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和事物,因为它们都是短暂而珍贵的。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美的赞美和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明代·杨循吉的简介

杨循吉,明代文学家、官员,字君卿,一作君谦,号南峰、雁村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祖籍江苏昆山。他生于景泰七年(1456年),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享年八十九岁。 ...〔
► 杨循吉的诗(2篇)〕
唐代:
李颀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
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来北渚,捐佩在芳洲。
九嶷日已暮,三湘雲複愁。
窅霭羅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來北渚,捐佩在芳洲。
唐代: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宋代:
林景熙
锦障郁嵯峨,秀出城之西。
直是神气积,宛若屏障开。
苍翠接重壤,上与浮云齐。
幽花被晴壁,古树攲层崖。
下有张夫子,读书事幽栖。
于今几百岁,衣冠世多才。
伟哉据名胜,林泉足徘徊。
兹晨幸休暇,杖屦同攀跻。
和风袭轻裾,好鸟鸣喈喈。
勇往遽忘疲,穷深陟崔嵬。
极目万里外,顿觉群山低。
长啸倚苍松,畅然舒我怀。
錦障郁嵯峨,秀出城之西。
直是神氣積,宛若屏障開。
蒼翠接重壤,上與浮雲齊。
幽花被晴壁,古樹攲層崖。
下有張夫子,讀書事幽栖。
于今幾百歲,衣冠世多才。
偉哉據名勝,林泉足徘徊。
茲晨幸休暇,杖屦同攀跻。
和風襲輕裾,好鳥鳴喈喈。
勇往遽忘疲,窮深陟崔嵬。
極目萬裡外,頓覺群山低。
長嘯倚蒼松,暢然舒我懷。
宋代:
叶梦得
山上飞泉,漫流山下知何处。乱云无数。留得幽人住。
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秋还暮。小窗低户。惟有寒蛩语。
山上飛泉,漫流山下知何處。亂雲無數。留得幽人住。
深閉柴門,聽盡空檐雨。秋還暮。小窗低戶。惟有寒蛩語。
明代:
杨循吉
越国佳人天下奇,此花尤更美丰姿。
当时若使吴王见,肯醉芙蓉太液池。
越國佳人天下奇,此花尤更美豐姿。
當時若使吳王見,肯醉芙蓉太液池。
唐代:
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
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
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
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早寒青女至,零露結為霜。
入夜飛清景,淩晨積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複蒼蒼。
色冒沙灘白,威加木葉黃。
鮮輝襲纨扇,殺氣掩幹将。
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傷。
唐代:
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台。
雲遮襄國天邊去,樹繞漳河地裡來。
弦管變成山鳥哢,绮羅留作野花開。
金輿玉辇無行迹,風雨惟知長綠苔。
唐代:
杜牧
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
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
泠泠寒水帶霜風,更在天橋夜景中。
清禁漏閑煙樹寂,月輪移在上陽宮。
明代: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鸢。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将兒輩上青天。
唐代: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嶺水争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鳥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