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梦李白二首》中的第二首,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白的深切思念和对其遭遇的同情与忧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天上的浮云整日飘个不停,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归?
我连续三夜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你对我的关心。
你每次辞别时都显得局促不安,诉说着道路艰难难以回归。
江湖上风波险恶,我担心你的船只会遭遇不测。
你出门时搔着满头白发,仿佛辜负了平生的壮志豪情。
京城里达官贵人冠盖如云,唯独你却如此憔悴不堪。
谁说天道宽广无垠,为何你却到老反而受累?
只愿你能留下千秋万岁的美名,虽然死后寂寞,但你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梦李白二首·其二”鉴赏
深情厚谊:全诗开篇即以“浮云”喻游子,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漂泊不定的关切之情。接着通过“三夜频梦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李白的深深思念,以及李白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忧虑与同情:诗中“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等句,不仅反映了李白旅途的艰辛和归家的不易,也透露出诗人对李白境遇的忧虑和同情。而“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李白安全的担忧。
壮志未酬:“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一句,借李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未能实现的遗憾。李白一生才华横溢,却屡遭挫折,这与杜甫自己的经历也有相似之处,因此诗人对此深有感触。
社会批判:“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两句,通过对比京城中达官贵人的繁华与李白的憔悴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才华未得施展的惋惜之情。
历史评价:诗的结尾“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既是对李白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诗人认为李白虽然生前遭遇坎坷,但其才华和贡献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所铭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深沉,通过对李白的思念和忧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诗人的社会批判意识。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猜你喜欢
玉京谣·蝶梦迷清晓
陈仲文自号藏一,盖取坡诗中“万人如海一身藏”语。为度夷则商犯无射宫腔制此赠之。
蝶梦迷清晓,万里无家,岁晚貂裘敝。载取琴书,长安闲看桃李。烂绣锦、人海花场,任客燕、飘零谁计。春风里。香泥九陌,文梁孤垒。
微吟怕有诗声翳。镜慵看、但小楼独倚。金屋千娇,从他鸳暖秋被。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水龙吟·题文姬图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和刘柴桑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