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杜甫的名句 >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译文及注释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哀,清浅的沙洲上群鸥盘旋来回。

一望无际的树林黄叶纷纷坠下,长江上浩浩荡荡的波涛滚滚奔来。

万里飘流,秋日里更添作客他乡的愁绪;老年多病,怆怀中偏偏又独自登臺。

我已备尝艰苦,两鬓如被繁霜覆盖;如今病贫戒酒,更添不少潦倒情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鉴赏

一、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穷病潦倒、艰难苦恨的复杂感情。它以壮境抒悲思,用急风高天、森森万木、滚滚长江来衬托长年飘泊、壮志难酬的感伤,使自己老病交加、潦倒衰颓的身影愈显弱小、孤单,同时又以峡猿哀啼、飞鸟徘徊、落叶萧萧,给高天大江涂上衰飒色彩,创造出一种既雄浑开阔而又沉郁苍凉的特殊意境。

二、全诗格律工整、对仗精严,不仅上下两句成对,而且一句之内的字词亦有构成对偶者(一般称「当句对」),前者,无需例举;后者,如「风急──天高」;「渚清──沙白」。

叁、此诗遣词用字,千锤百炼,精当异常。如「萧萧」,传落叶窸窣之声;「滚滚」,状长江汹涌之貌;「万里」,表身处地角天涯;「悲秋」,言时节衰飒,心境悲凉;「作客」,写四海为家,飘泊沦落;「常」,言此种羁旅生涯,歷时已久。尚不知何日结束;「百年」,言衰老不堪;「多病」,言重病缠身;「登臺」,言天地苍茫,感慨倍增;「独」,言亲朋俱乏,孤苦无依。总之,所遣之词,无一虚设,状景,抒情,传神,皆各得其妙。前人称《登高》「拔山扛鼎」,为杜诗七律「第一」。此言不虚。

创作背景

杜甫《登高》选自《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

《登高》是唐代宗大历二年(七六七),杜甫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重九时扶病登高之作。明胡应麟《诗薮》称此诗精光万丈,为古代七言律诗之冠,是「旷代之作」,并非溢美之词。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