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秋时节的辽阔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孤独归途的淡淡哀愁。
清澈的秋天望不到边际,远处连绵的山峦渐渐升起了层层的阴云。远方的水面与天空相接,一片明净无垠,而孤独的城池则隐没在深深的雾气之中。树叶稀疏,秋风一过,又有几片落叶飘下;山峦遥远,太阳开始缓缓沉入地平线。孤独的鹤为何归来得如此之晚,而昏鸦却早已占据了整个树林。
“野望”鉴赏
首联“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展现了清秋时节的辽阔与深远,同时“迢遰起曾阴”又预示着天气的变化,为全诗奠定了略带忧郁的基调。
颔联“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通过“远水”、“兼天”、“孤城”、“隐雾”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孤寂。远水与天空相接,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而孤城隐于雾中,则暗示了某种孤独与隔阂。
颈联“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将视角转向近处,通过落叶与夕阳的描绘,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与季节的更替。叶子的稀疏与风的吹拂,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而太阳的西沉,则预示着一天的结束与黑夜的降临。
尾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以动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孤独的鹤为何归来得如此之晚?是不是也在寻找自己的归宿?而昏鸦却早已占据了整个树林,这似乎是一种对孤独者的讽刺,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意象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孤独归途的淡淡哀愁。诗人以清秋为背景,通过远水、孤城、落叶、夕阳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无常。而尾联中的独鹤与昏鸦的对比,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归途的渴望。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猜你喜欢
摊破江城子
娟娟霜月又侵门。对黄昏。怯黄昏。愁把梅花,独自泛清尊。酒又难禁花又恼,漏声远,一更更,总断魂。 断魂。断魂。不堪闻。被半温。香半温。睡也睡也,睡不稳、谁与温存。只有床前、红独伴啼痕。一夜无眠连晓角,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