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译文及注释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他驾崩时也在永安宫中。
如今在空寂的山林中,还能想象到翠华仪仗的影子,而玉殿却已是一片虚无,只能在荒野的寺庙中寻得一丝踪迹。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日,村里的人们都来祭祀。
武侯祠和先主庙相邻在一起,君臣一体祭祀相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鉴赏
首联:“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这两句诗直接点明了蜀汉君主刘备的军事行动和逝世地点。刘备为了夺取东吴之地,亲自出征并驻扎在三峡地区,但最终在永安宫逝世。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历史背景,引出了对蜀汉历史的回顾。
颔联:“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刘备逝世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翠华仪仗和玉殿都是帝王权力的象征,但如今只能在空寂的山林和荒野的寺庙中想象它们的存在。这种对比既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反映了诗人对蜀汉历史的怀念和感慨。
颈联:“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这两句诗描绘了古庙周围的自然景象和村民的祭祀活动。古庙中的杉松树上水鹤筑巢,每逢节日,村里的老人都会前来祭祀。这种景象既展现了古庙的幽静和神秘,也反映了村民对蜀汉历史的敬仰和传承。
尾联:“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这两句诗点明了武侯祠和先主庙的相邻关系,以及君臣一体祭祀的传统。武侯祠是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而先主庙则是为纪念刘备而建的。两者相邻而建,共同接受人们的祭祀,这既体现了蜀汉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人们对蜀汉历史的尊重和敬仰。
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对蜀汉历史的回顾和武侯祠的描绘,表达了对蜀汉君臣一体、共同治理国家的赞颂,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们的敬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还通过自然景象和村民祭祀活动的描绘,为全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