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西湖春感”译文及注释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嚣,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情,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飘落,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高阳台·西湖春感”鉴赏
《高阳台》是重游西湖,触景伤情之作。词作以虚实结合手法,写西湖暮春荒凉景色,抒发眷恋故国之情,读起来凄凉幽怨但又流丽清畅。
上片实写西湖,宛然目前。开首“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三句西湖景,状写眼前景:茂密草木中的黄莺鸟,漂浮在平静湖面翻卷着的柳絮、断桥、斜日、归舟,全用实景,一个又一个景象,带着晚春隐隐惆怅情绪。紧接着“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两句,笔锋一转,问西湖美景还能再游几次?欲再赏芳春,须待明年了,于“惜春”之情悠然而生,既有意惜春,便想加以挽留,便说“东风且伴蔷薇住”,希望春天所泛的东风暂且陪伴蔷薇停止脚步,但春天是留不住的,故又云“到蔷薇、春已堪怜”,蔷薇花开即预示春天结束,“堪怜”乃伤春之情。由开头实写西湖说到“能几番游”,其实意甚哀愁,但却是含蓄淡淡说出,到“东风且伴蔷薇住”是一转折,“到蔷薇、春已堪怜”是另一转折,接下来“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三句,用“更”字将词意推进一层:尽管春天尚未归去,但西冷桥畔,已是一片荒芜景象。“一抹荒烟”以实写虚,蕴含着无尽亡国之痛。因以上之含蓄、转折,益更顿挫有力,使结语格外显得沉痛;而且结尾数句以本无知觉的自然景物作反衬,把人情的凄苦表现得愈淋漓尽致。
下片是以景物借慨时事。“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是虚写,作者借问过去每年来筑巢的燕子,今已转移到哪里去了呢?以前燕巢归处,如长安韦曲般达官贵人聚居之区,今已长满厚厚苔藓;如江西斜川般风景优美之地,也都埋没在丛生杂草之中,提到这两处地方,都是借指西湖,言胜地荒凉,无人游赏。何以提到燕子呢?作者是用刘禹锡《金陵》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翻出,诗句意思是昔日王、谢二姓大户人家堂前筑巢的燕子,今已随两家族的衰落而离去,飞入寻常百姓家了;燕子自刘禹锡《金陵》诗始,后世多用燕子寄寓世间兴衰变幻的感慨。接下来,“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二句,作者又再借鸥鸟来写自己,“见说”,犹“听说”,二字是虚提,未必真的曾听见有人说,是托他人口气说话;大自然鸥鸟本自由自在,忘怀机心,但听说现在连牠们也知道愁了,以夸张加倍写法极言亡国悲痛影响之深远。“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六句,翻出正意,直接抒发内心愁苦,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凄凉。笙歌也代表昔日太平盛世时音乐歌舞的旧生活,已成过去,惟有独自醉酒,但因心事多而不成醉,故只是“浅醉”。在宋代太平时候,与西湖有关的词中提到鸥鸟、管弦,都是写闲适的意境、欢乐的场合,如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张炎此处可说是对约二百年前欧阳修词作的回应。末三句不只是以落花(飞花)和啼叫杜鹃作结,而是再推一层,说不敢打开窗帘,连目睹耳闻也不忍,痛楚益见深沉。由游西湖所见,几经转折,至结尾,人已回来闭门避世,但带着游湖伤春之感,全首所写正合副题“西湖春感”四字。
沈祥发《论词随笔》说“词贵愈转愈深”,使用意更深远,张炎此作正堪作范例,有亡国之痛却无一语道破,诚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评“凄凉幽怨,郁之至,厚之至。”所谓“愈转愈深”、“郁之至”、“厚之至”正表现于词意表达上的含蓄与曲折。上片首三句平平道起,几样景物只暗带愁绪,不明说;次二句,一问一说,导起惜春之词;又次二句,转折至留春、伤春,句子较长,情意缠绵;末三句,词意转至更深层次,语调愁苦,在含蓄中的一次情感高潮。
下片写法转变,借说燕子、鸥鸟,仍不明说,首三句以借问起,承上片所说荒凉,再说得较深;次二句,又再推进一层;再次三句,忽又转直接抒情,虽语调仍算含蓄,但又是另一次情感高潮。全首总不因伤痛而有怒号之调,不因游赏而忘记亡国之痛,故云“厚之至”。上片“船、年、怜、烟”押韵,下片“川、边、眠、鹃”押韵,上片、下片结尾“烟、鹃”二字音皆具余音袅袅的声情美。
张炎简介
宋代·张炎的简介

猜你喜欢
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长亭怨·旧居有感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