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齐政权的开国皇帝。他的生平事迹丰富,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约820年(具体年份不详)
逝世年月:884年
出生地: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曹县西北)
二、背景与起义
家庭背景:黄巢出身于盐商家庭,家境富足。他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善于骑射,粗通笔墨,更在少年时期展现出诗才。
科举经历:黄巢成年后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中举,这对他的心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起义原因: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地区发生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纳租税,服差役,百姓生活困苦,走投无路。黄巢便聚集在百姓之中,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三、起义过程
响应起义: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响应王仙芝起义,起义军声势日益浩大。
独立作战:乾符三年(876年),黄巢与王仙芝因战略分歧而分兵,开始独立作战。
建立政权: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陷洛阳、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四、失败与结局
战斗失利: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长安,后在与唐军的战斗中多次失利。
败死狼虎谷: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在泰山狼虎谷战败,最终选择自杀(一说为其甥林言所杀),时年六十四岁。
起义余波:黄巢死后,其侄子黄皓率剩余力量继续作战,但在湖南被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标志着唐末农民起义的结束。
五、影响与评价
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朝的统治构成了重大打击。起义军在战争中提出了“均平”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对土地和财富的渴望,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黄巢作为起义领袖,其英勇善战、敢于反抗的精神为后世所传颂。〔
► 黄巢的诗文(3篇)黄巢的名句(2条)〕
黄巢 (生卒年不详),曹州冤句 (今山东荷泽) 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举进士不第,公元 八七五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后继王仙芝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公元八八一年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但由于没有建立较稳固的根据地和未乘胜追歼残馀势力,使敌人得以反扑。后因弹尽粮绝,被迫撤出长安,转战山东,最后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
唐代: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代:
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青鳥銜葡萄,飛上金井欄。
美人恐驚去,不敢卷簾看。
唐代: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