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炎的诗 > 清平乐·平原放马

清平乐·平原放马

[宋代]: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清平乐·平原放马”译文及注释

辔:缰绳。衔铁:俗称马嚼子。

蹴(cù):踢、踩。

趁:追逐,奔驰之意。汗血:古代良马名。传说日行千里,流汗如血。

涓涓:流水声。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晴沙:天气晴朗,河水清澈,阳光

照耀,连水底的沙都可看见。

骅骝:名马,千里马。

“清平乐·平原放马”鉴赏

鉴赏

这首《清平乐》,写的是作者看到在平原上放牧过去的战马所引起的感慨。

上片主要写马。“辔摇衔铁”两句,描写一匹戴着笼头的马,在主人的驾驭之下,奔走在残留着冬雪的辽阔平原上。“辔[pèi]”是马缰绳,“衔铁”,马嚼子,即横放在马嘴里两端连着缰绳的小铁链。“蹴[cù]”是踢、踏的意思。“摇”字和“蹴踏”两字,把马的动态写得很传神。“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趁”在这里是追逐的意思,“军声”指战斗时的鼓角声、呐喊声之类。“汗血”古代良马名,据说能日行千里,流的汗呈鲜红色,就象血一样。这匹战马曾经是听到战斗号令就勇猛地冲杀、为国家立过功劳的,现在它却闲着过太平日子!这里有点讽刺意味,因为南宋王朝始终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下,所谓“升平”,不过是昏庸的统治者制造的假象罢了。久经沙场的战马渴望投入战斗,就象有才能的人渴望为国家出力一样,可是当权者却根本不顾国家危亡,一味粉饰太平。作者就通过战马被闲置来含蓄地表露了这种思想。

下片进一步用比喻手法揭示朝廷用人不当。“茸茸春草”两句是写春天田野的景象:春天里,到处长满了花草,涓涓的小溪流水声,也听得分外真切;在阳光的照耀下,连溪底的沙石都看得清清楚楚。“茸茸[róng]”,形容春草柔嫩的样子。“天涯”,天边,这里形容春草遍地。“涓涓[juān]”,形容流水声。“野水”,野外小溪里的流水。“晴沙”,指太阳照在小溪里,水流清澈,能够看见水底的沙石。冬去春来,时间在流逝。那些令人关切的骏马景况怎么样了呢?“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是说:不少千里马渐渐老去,却仍然不让它们发挥所长,偏要把它们死死束缚在盐车上。显然,这是对南宋当局浪费人才的抨击。“骅骝[huáliú]”,骏马名,指千里马。“盐车”,运盐的车子。拉盐车是一种粗笨的活,用千里马去拉盐车,比喻大材小用。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评论时政,但言下之意是十分清楚的。在“骅骝”拉“盐车”的尖锐对照中,“骅骝老去”,“犹困盐车”,不是寄寓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吗?

张炎简介

宋代·张炎的简介

张炎张炎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作为宋末元初的词人,他的生活从早期的世家大族、承平贵公子的奢华清雅,到宋亡后的落魄王孙、飘零无定的生活,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起伏。 张炎的词作,深受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感慨。在《山中白云词》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也能体会到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感慨。 除了词作,张炎还是一位词论家。他的《词源》是古代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探讨了词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为词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张炎的一生,虽然经历了从繁华到落寞的巨大转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词作和词论,不仅展现了他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他的故事和作品,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 张炎的诗(12篇)

猜你喜欢

清平乐·平原放马

宋代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唐代李贺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高都护骢马行

唐代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