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译文及注释
西塞山前,白鹭点点,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着绿蓑衣。风儿微微雨细细。多么惬人意。
“渔歌子”鉴赏
一、唐代宗大历十年(七七五)前后,张志和在湖州(今属浙江)刺史颜真卿处作客,饮宴间创作了五首《渔歌子》词,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内容写江乡春汛期间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渔人的生活情景。
二、这首词和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都是作者自我形象与人格的写照,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却大不相同。柳诗是“入世”的儒家之辞,声情激越,如敲金击石,表现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与时抗争。这首则是“出世”的道家之辞,声情平和,如行云流水,表现了作者的超尘绝俗,与世无争。
三、全词诗画相兼,自然清新,意境超然。作者寄情于景,水墨晕染出一幅烟波妙境图,并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描绘出一个襟度洒落、飘然自在的渔翁形象,从而寄托了作者的淡怀逸致。既描绘出景物和人物在空间中一刹那间静止的状态,又表现出人物内心之动态,确实做到了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词借鉴民间渔歌创作而成,因而有民间文学之自然、清新、朴素等优点;又由于作者具有超然尘世之外的心态,因而意境超然,色调淳古淡泊。
创作背景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选自《尊前集》,原题共五首,今选其中一首。这是作者退隐江湖后得意之作。歌词流畅自然,不假雕饰。“斜风细雨”一句,既写景,亦言情。暗示远离尘俗,不复再问世事之愿。
张志和简介
唐代·张志和的简介

猜你喜欢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