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译文及注释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着,无人过问。暮色降临,心情更加惆怅,再加上风吹雨打。
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咏梅”鉴赏
陆游非常喜爱梅花,曾经写过一首《梅花绝句》,说“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的傲雪凌霜、不随流俗,也正是陆游追求的气节。陆游的一生,孜孜追求恢复中原的大业,但经常不被人理解,遭到猜忌。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就饮酒写诗,抒发愤懑,因而被一些人指为颓放,于是陆游也就索性自号“放翁”。这些经历,都有助于理解这首词。
上片写梅花孤独的处境。梅花长在驿站之外,断桥旁边,不是热闹之地;梅花开时,无百花相伴,见其寂寞之态。何况,时间又是黄昏,景况冷清;更何况,黄昏之时又开始刮风下雨,就愈发显得孤苦无依,所以说是“独自愁”。如此写梅花的处境,可谓一环套一环,层层递进,增强了抒情的力度。
下片写梅花的品质。先说梅花报春,是出于天性,不是故意与众芳争春,因此,即使遭到忌妒,仍然不改其心。这里,有几分无奈,有几分孤芳自赏,更充满倔强。当然,梅花最早开放,肯定也会最早凋零,但即使春天到来,零落于泥土之中,芬芳却不会消失。这就更进一步写出了梅花对美的坚持,写出了一种“之死靡他”的境界。清代的龚自珍写有《己亥杂诗》,其中着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句,虽然和陆游此词末句所表达的意思不完全相同,但精神却有相通之处。
这首词是咏梅,但完全没有对梅花形体样貌的描写,只是写其处境,写其品质,写其神韵,从美学上说,就是“遗貌取神”。写梅就是写人,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陆游本人孤高独立、气节凛然的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词题为“咏梅”,是借咏物以言志。陆游酷爱梅花,在本词中,他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和劲节。陆游一生主张抗金救国,却屡遭朝廷主和派的排挤,未能舒展抱负,但他始终立场坚定,没有向现实中的种种挫折屈服,一如词中的梅花,即使遭受风雨的侵袭,依然独自绽放,散发幽香。
陆游简介
宋代·陆游的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陆游的诗(63篇)〕猜你喜欢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