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黄公绍自幼聪颖好学,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受职为架阁官。
仕途与隐居:在宋朝为官期间,黄公绍曾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为李南叔收录严羽的诗和评辑《沧浪吟》撰写序言,并极力推荐,使这部名著特别是《沧浪诗话》得以广泛流传。然而,随着宋朝的覆灭,黄公绍选择不再服务于元朝,而是退隐至家乡邵武市西樵岚溪畔,专心从事学术研究与著述工作。
治学志向:黄公绍在隐居期间,以宋代名儒胡安国“心要在腔子里”为格言,把书室命名为“在轩”,表明他专心致志于治学的志向。
三、学术贡献
语言文字研究:黄公绍精通“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广泛参考了宋元之前的字书、韵书,编写了《古今韵会》,这是一部集字书训诂之大成的作品,对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遗憾的是,原书已佚失,但其精华部分被同时代的熊忠整理编入《古今韵会举要》中,得以保存下来。
文学创作:黄公绍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他留下的《在轩集》收录了其部分文学作品,包括文30篇、诗约28首,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词作如《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等,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作品风格
黄公绍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深沉的思乡怀人之情,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的词作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能直击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综上所述,黄公绍是一位博学多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学术贡献和文学作品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公绍的名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