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石金陵”译文及注释
这是一片佳丽之地,南朝的繁华盛事如今还有谁能记起?青山环绕着故都,清澈的江水绕城而流,山峦相对,宛如女子的发髻般秀美。汹涌的波涛孤独地拍打着孤城,而风中的船帆则远远地驶向天际。
断崖上的树木依旧倒挂着,这里曾是莫愁女的船停泊的地方。如今只剩下郁郁葱葱的旧迹,雾气笼罩着半座营垒,显得苍茫而寂寥。夜深了,月亮越过女儿墙(古代城墙上的矮墙)照来,我伤心地向东望去,只见淮水悠悠。
那些飘扬着酒旗、喧闹着戏鼓的市集如今又在哪里呢?我依稀记得,那里曾是王谢两家贵族的邻里。燕子不知现在是何世,它们飞入寻常百姓的巷陌和人家,两两相对,仿佛在谈论着这里的兴亡变迁,而这一切都在斜阳的余晖中发生。
“西河·大石金陵”鉴赏
本词属怀古咏史之作。全词檃括古乐府《莫愁乐》和刘禹锡咏金陵之《石头城》、《乌衣巷》两首诗。全词分作三片:上片起调至“风樯遥度天际”,写金陵山川形胜;中片由“断崖树”至“伤心东望淮水”,写金陵古迹并发出凭吊;下片由“酒旗戏鼓甚处市”至末尾,写眼前景物及朝代更替的兴亡之感。
上片开首两句扣紧题目,为全词的“总纲”,以“佳丽地”横空发端,点出题目“金陵”二字,接下“南朝盛事谁记”一句,照应题目“怀古”二字;两句一扬一抑,前句将金陵推上了历史所赋予的令人艳羡的地位,后句带出历史兴亡的无限苍凉之感。词人接下来并无交代“南朝盛事”的史实,纯以写景说情。“山围”四句檃括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意,写金陵有山围、江遶的雄伟屏障,而清江两岸亦奇峰秀丽,只可惜人事变迁,孤城寥落;词人将“寂寞”的感受转向“怒涛”,谓怒涛寂寞而拍打孤城,这种拟人化的效果,大大加强了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觉。此时,征帆远去,就更为眼前景色,涂上一层凄然冷漠的色调。
中片起两句“断崖树,犹倒倚”亦突兀,断崖倒树,触目荒凉,而此乃“莫愁艇子曾系”的地方。词人巧妙化用南朝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呼应上片“南朝盛事”。当年莫愁女在这里笙歌鼓舞;如今却“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这种物是人非的情景,令人感触。词人再用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写出月影移动,词人独立苍茫,东望淮水,不禁呼出撼人肺腑的“伤心”二字。
下片开始,又与中片末的冷寂气氛不同,“酒旗戏鼓甚处市”,既呼应上片“佳丽地”,也具体地回应昔时盛事,如酒帘飘飘,乐鼓咚咚的一片喧闹景象。如今的情景,已大不如前。“想依稀”以下数句,词人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境,以特写镜头,写燕子从望族的高堂,飞向普通街巷的人家,在夕阳的余晖里,相对呢喃。燕子无知之物,自然“不知何世”,其呢喃之声,亦本无深意,然在词人听来,竟有极大的震撼与触动,勾起古城盛衰之感,由人及物,则燕语呢喃,亦“如说兴亡”了。
全词怀古伤今,将现实和幻想交织,景色虚实并举,疏密远近相间,意境开阔,又善于融化古人诗句,一如己出,写来疏荡而悲凉,气韵沈雄,与王安石《桂枝香》堪称双璧,为怀古词中的佳作。
周邦彦简介
宋代·周邦彦的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周邦彦的诗(30篇)〕猜你喜欢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