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
年少时不知道愁是甚么,闲来喜欢登高远眺。登高远眺,为填写新词勉强说自己烦恼。
如今尝尽了愁苦的味道,想说却又咽了下去。怎能说清楚呢,只好叹道:“天气凉爽,秋天真好。”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鉴赏
一、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他虽常闲游于博山道中,却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因此心中非常愁闷。古人爱登高远眺,写下忧国伤时、壮志难酬之作。辛弃疾说自己年少时即使未能体会到甚么叫愁,也爱登楼作赋言愁。而如今老了,情况却相反。一个“识尽”的“尽”字,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正因为愁是这么多,这么深,反而无处可说,无从说起,也说不尽。人们的感情往往相反相成,所谓忧喜相寻,乐极生悲,处在十分复杂的矛盾转化状态中。辛弃疾忧国忧民之愁愁到了极点,又不能说,只能转向谈些无关紧要之事,比如天气。多少愁绪,多少悲凉,尽在不言中。
二、这首词抓住年少和老大两个时期对于“愁”的不同认识和感受,道出许多人都会有过的一种人生经验。使人读了,都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创作背景
《丑奴儿》是词牌名,通称《采桑子》。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他虽常闲游于博山道中,却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因此心中非常愁闷。
辛弃疾简介
宋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76篇)〕猜你喜欢
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比目连枝
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画船开抛闪的人独自,遥望关西店儿。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情,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七哀诗三首·其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