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辛弃疾的诗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

年少时不知道愁是甚么,闲来喜欢登高远眺。登高远眺,为填写新词勉强说自己烦恼。

如今尝尽了愁苦的味道,想说却又咽了下去。怎能说清楚呢,只好叹道:“天气凉爽,秋天真好。”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鉴赏

一、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他虽常闲游于博山道中,却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因此心中非常愁闷。古人爱登高远眺,写下忧国伤时、壮志难酬之作。辛弃疾说自己年少时即使未能体会到甚么叫愁,也爱登楼作赋言愁。而如今老了,情况却相反。一个“识尽”的“尽”字,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正因为愁是这么多,这么深,反而无处可说,无从说起,也说不尽。人们的感情往往相反相成,所谓忧喜相寻,乐极生悲,处在十分复杂的矛盾转化状态中。辛弃疾忧国忧民之愁愁到了极点,又不能说,只能转向谈些无关紧要之事,比如天气。多少愁绪,多少悲凉,尽在不言中。

二、这首词抓住年少和老大两个时期对于“愁”的不同认识和感受,道出许多人都会有过的一种人生经验。使人读了,都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创作背景

《丑奴儿》是词牌名,通称《采桑子》。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他虽常闲游于博山道中,却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因此心中非常愁闷。

辛弃疾简介

宋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76篇)

猜你喜欢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比目连枝

元代贾固

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画船开抛闪的人独自,遥望关西店儿。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情,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七哀诗三首·其三

两汉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代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湘南即事

唐代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清代纳兰性德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春阴

宋代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宋代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