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杜甫的诗 > 题玄武禅师屋壁

题玄武禅师屋壁

[唐代]:杜甫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题玄武禅师屋壁”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玄武禅师屋的壁画不知是顾恺之什么时候绘制的,壁画里全是玄武山中的妙境。

只见红日当空,峰峦和树木笼罩着一层霭霭岚气,蓝天下滚滚江水向大海奔流而去。

宝志寺与白鹤观隔江而立。大概高僧就是用木杯渡江来去的吧,那仙风道骨的轻盈飘忽似乎连水上嬉戏的鸥鸟也不会被惊起。

走在上山的路上浑似行走在庐山之中,连我这俗尘凡者也不禁好似有了心随惠远高僧超然物外的感受了。

注释

玄武禅师屋:是一佛寺,故址在今四川省中江县。玄武禅师是一位和尚的法号。

顾虎头:晋代画家顾恺之。

壁:一作“座”。

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士所居之地。一作“瀛洲”。

红日;烈日。

江海:一作“江水”。

锡飞常近鹤:这是一个典故。梁时,僧侣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隐居山中,二人皆有灵通,因此梁武帝令他们各用物记下他们要的地方。道人放出鹤,志公则挥锡杖并飞入云中。当鹤飞至山时,锡杖已先立于山上。梁武帝以其各自停立之地让他们筑屋居住。

杯渡不惊鸥:这是画面上画的另一个典故。昔有高僧乘木杯渡海而来,于是称他为杯渡禅师。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

惠远:东晋时高僧,住庐山。惠,应作“慧”。

“题玄武禅师屋壁”鉴赏

赏析

此诗主要是赞美玄武禅师壁画的精美生动,从侧面说明了禅师的高雅情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学陶渊明归隐的心愿。全诗着力表现画中事物对观画者的感染力,用典贴切,艺术独到。

首联借用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来赞美壁画作者的大手笔,说这满壁幽美的山水画,不知是顾恺之何年所绘,起得很不平常。顾恺之素以人物画、佛教画著称,诗人借用他当与此有关。壁画的内容画的是沧州,这里指的是神仙居住的方外境界。

颔联两句才以精炼的语言具体地再现出壁画的内容。在壁画所显示的仙境里,红日当空,峰峦和树木笼罩着一层霭霭岚气;蓝天下,大江滚滚,入海而来。这两句写出了画中的山水,完成了上面的“沧州”画意。寥寥十字就描绘了一幅青天赤日、江海奔流、石林山岚的雄浑图景,概括力表现力都很高。

颈联两句用典,乃是就画中的山中鹤和水边鸥而想起的古代高行得道的人的故事。因为要切合寺院中的壁画这一特点,所以连用《高僧传》中两个典故而毫不显得堆砌。本来画中或许只有景物鹤和鸥,可是在诗人丰富的想象之中,似乎这些飞禽是神仙高人们的伴侣,这些神仙高人虽在画上没有出现,而诗人却无处不暗示着他们的仙迹往来。这里,诗人的想象、用典达到了及其纯熟自然的境界。

尾联两句是作者观看壁画时的联想。诗人对着壁画,想象这是在庐山,当年惠远公在这里扎下草庐,避开乱世而独自修身养性,同时诗人回顾自己身处的现实境地,真想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样,抛开尘世而随着惠远公游仙访道去。这里表现了一种消极出世的思想。这是因为当时杜甫因兵乱避居梓州,寄人篱下,生活窘困,前途渺茫,所以产生归隐山林的思想。

这首诗用到了很多和宗教有关的传说典故,将玄武庙中的顾恺之壁画描绘得精彩纷呈,用文字将名家之作刻画得栩栩如生。这首作品时以用典方式表现了这座庙宇的特点。这处庙宇的特点一是年代久远,二是临水而建,三是幽深寂静,四是多有隐者高人居住,这些特点全凭一墙壁画为证。光是这些素材,还不足以看不出此诗主题的最精彩处,加上一个“题玄武禅师屋壁”的题目,全诗的艺术效果就有了独到的地方。

杜甫的题画诗,一般不直接赞美画的逼真,而是将花当作活生生的现实,强调画中事物对观画者的感染力,这首诗与另一首《画鹰》都是如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后,是诗人在观赏了玄武禅师寺中的壁画后,一方面再现壁画的内容,一方面抒发观画后的感想。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

猜你喜欢

大道之行也

先秦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秋霁

唐代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倦夜

宋代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好事近

宋代石孝友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闻道梦云楼外,正小桃花发。

殷勤留取最繁枝,樽前待闲折。准拟乱红深处,化一双蝴蝶。

太湖(三首)

明代胡缵宗

傍海月生潮不出,缘江路隔水还连。

两山云出东西树,五夜星摇上下天。

洞口鳞鳞千顷玉,水心皛皛万家烟。

鸟喧花发壶觞乱,太守颓然醉欲仙。

孙叔敖为儿之时

两汉王充

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泣,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见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今蛇何在?」对曰︰「我恐后人见之,即杀而埋之。」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

长相思·树槎牙

宋代石孝友

树槎牙。冰交加。冷艳疏疏瘦影斜。几枝梅花放。天一涯。语三叉。已是情多怨物华。那堪更忆家。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宋代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南歌子·乱絮飘晴雪

宋代石孝友

乱絮飘晴雪,残花绣地衣。西园歌舞骤然稀。只有多情蝴蝶、作团飞。旧事深琴怨,新愁减带围。倚楼凝望更依依。怕见一天风雨、卷春归。

江城子 其一

宋代石孝友

青青杨柳水边桥。水迢迢。柳摇摇。缓引离觞,频驻木兰桡。

我是行人君是客,俱有恨,总无聊。

冰澌波暖数琼瑶。舞晴飙。拂春潮。一片别魂,销尽遣谁招。

不似严阳山上雪,魂易尽,雪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