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秋夜月色图,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上天将今晚的月亮赐予人间,它遍洒清辉,洗涤着整个寰宇(指天下、世界)。随着暑热的消退,九霄之上变得格外明净,秋天的到来使得万物景象都显得清澈而宁静。星辰仿佛都自觉让出了光彩,让明月独占鳌头,而秋夜的风露则更加晶莹闪耀,增添了几分清冷与雅致。这样的月色与景致,仿佛能够改变人世间的一切,让人恍若置身于那超凡脱俗的玉京(道教中指天帝所居之处,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仙境)之中。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鉴赏
自然之美的描绘:诗人以“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开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以神圣的使命,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普照、洗涤尘世的壮丽景象。随后,“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新与宁静,暑热的退去、秋日的澄明,使得整个世界都显得那么纯净与和谐。
星辰风露的衬托:诗中“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两句,通过星辰的退让与风露的晶莹,进一步衬托出月光的皎洁与明亮。星辰虽美,但在明月之下也不得不黯然失色;而风露则因月光的照耀而更显晶莹剔透,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与生命力。
理想世界的向往:“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是诗人的情感升华与理想寄托。诗人认为这样的月色与景致有着改变人间的力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超脱尘世的玉京之中。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极致赞美,也是对理想世界的深切向往。
意境深远: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通过对秋夜月色的细腻描绘与深情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的诗(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