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千淘万漉虽辛苦”译文及注释
东流万里的黄河九曲十八弯,大浪滔天,船只颠簸,我只身漂泊天涯海角。我仿佛坐着船儿上到那银河之上,一起到牛郎织女家。一路行来让人想到江南的故乡小岛,回唱三两声歌谣遥遥表达我的相思之意。
“千淘万漉虽辛苦”鉴赏
这组诗句,虽各自独立成章,但整体上展现了一种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与人生哲理的寓含,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以下是对这组诗句的整体译文赏析及所表达感情的概括: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敬畏:诗句中多次描绘了黄河、洛水、汴水、濯锦江等河流的壮丽景象,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展现了黄河的浩渺与力量;“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则描绘了洛水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这些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透露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人生哲理的寓含:在赞美自然的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句,通过淘沙取金的艰辛过程,比喻人生经历的磨难与考验,最终方能获得真正的价值与成就。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与美好。 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句中还流露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无奈。如“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一句,通过渡口淘沙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这种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 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如“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一句,通过女郎剪锦匹配晚霞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感人,富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这组诗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人生感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无奈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等多重感情。这些感情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这组诗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的诗(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