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译文及注释
朱雀桥边幽幽地开着一片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下时还留着晚霞。
以往王导谢安庭堂前栖息的燕子,如今翩然飞进了寻常百姓的住家。
“乌衣巷”鉴赏
金陵是六朝古都,历代诗人多有感叹兴亡盛衰的凭吊之作。刘禹锡这首诗即选取乌衣巷这个以往贵族的集居之地,在春日夕阳西下时,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景象来加以表现,极富历史沧桑感。前两句直接点出“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在六朝曾显赫一时的地名,并把它们与“野草”和“夕阳”这种表示衰飒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形成哀惋迷茫的气氛。后两句则巧借春燕的归宿,将昔日的王谢堂和如今的百姓家相形对举,含有非常深刻的警示意义。
创作背景
《乌衣巷》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乌衣巷,在今南京东南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吴国的军队曾在这里驻防,士兵穿乌衣,故而得名。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曾在这里居住。这是一首咏史诗,为作者《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就乌衣巷王谢门第衰败的遗迹,咏叹由六朝至唐代门阀世族没落的重大历史变化,抒写了浮沉的沧桑之慨。全诗着墨不多,而寄意深远。所谓“抚景论事,慨乎言之”,正是此诗佳处。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的诗(36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