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刘禹锡的诗 > 寄赠小樊

寄赠小樊

[唐代]:刘禹锡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寄赠小樊”译文及注释

那位面容如花、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女,春天来临时,她身姿绰约地走向人们。

终究还是要为她买上一束名叫“春草”的花束,让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步步相随。

(注:这里的“名春草”可能并非实指某种具体的草,而是诗人为了押韵或象征春天而创造的词汇,也可理解为春日里的花草。)

“寄赠小樊”鉴赏

首句:“花面丫头十三四”,诗人以“花面”形容少女的面容如花般美丽,用“丫头”一词则突出了她的年轻和活泼。同时,“十三四”的年龄也暗示了她正处于青春的美好时期。

次句:“春来绰约向人时”,“春来”点明了季节背景,而“绰约”则形容少女身姿的柔美与优雅。她在这个春天里,以一种自然而然的姿态走向人们,仿佛春天本身的一部分。

三句:“终须买取名春草”,“终须”表示一种必然或愿望,诗人想要为这位少女买上一束花,以表达对她的喜爱或赞美。而“名春草”则可能象征着春天、生命或美好。

末句:“处处将行步步随”,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少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无论她走到哪里,这束“春草”都会伴随着她,也象征着诗人对她的深情厚意和持续关注。

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描绘一个青春活泼的少女形象,以及她与春日、春草之间的亲密互动,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美好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少女的美丽、活泼和春天的生机盎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为少女买花、陪伴她等细节,表达了对她的深情厚意和持续关注。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气息,让人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的诗(36篇)

猜你喜欢

硕人

先秦先秦侠名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代悲白头翁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